德性修养

作品数:110被引量:139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相关作者:梁徐宁范辉江畅蒋士会郭齐勇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湖北大学深圳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君子之学”何以“美其身”——兼论儒家即身化的德性修养观
《伦理学研究》2025年第1期126-132,共7页冯昊青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基于‘核安全命运共同体’视角的核伦理研究”(19BZX108)的阶段性成果。
“君子之学美其身”意味着人们能够通过对“君子之学”的亲身躬行,涵养出典雅得体的美身气象。这一命题彰显着儒家一种独特的德性修养思想,即“美善相和”的伦理观、“即身道在”的修身观、“德充于容”的工夫论。“美善相和”的伦理观...
关键词:君子之学 德性修养 气质转化 
品读
《江苏教育》2024年第31期2-2,共1页
教育家办学的最直接、最基本的意义,就是为社会培育更多更优秀的人才,造福社会。知名学者孙孔懿在其新作《教育家:存在与意义》中,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结合存在主义哲学、现代解释学和教育生态学的有关思想观点,基于“教育家”“存在”...
关键词:教育生态学 现代解释学 教育家办学 德性修养 存在主义哲学 三不朽 传统儒家 儒家伦理 
德性如何“成于乐”——基于先秦乐教演变史的考察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1期89-100,共12页黄梦肖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先秦儒家伦理的情感逻辑研究”(项目编号:19BZX115)。
自西周礼乐之治开始,即出现了旨在培养个体德性(政治德行)的乐教。“乐”与“礼”之规范性相辅相成,具有使不同身份的个体行为符合规范的教化功能,谓“礼、乐,德之则也”。随着诸子学说在春秋末年的兴起,德性的内涵从政治德行范畴深化...
关键词: 乐教 德性修养 伦理规范 道德主体性 
高校文学教育对德性培育的观照——评《课程与人共生长:文学理论课程思政十年探索与回响》
《大学教育科学》2023年第4期F0003-F0003,共1页吴小华 崔军民 
2021年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1SKGH178)。
文学即人学,人的培育离不开文学教育,人的德性培育即人的道德品性培育更离不开文学教育。文学教育之于人的成长历程、认知维度、价值观念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高校作为专业人才和国之栋梁的培养阵地,其文学教育使命不言而喻。文学真、...
关键词:德性培育 课程思政 德性修养 教育使命 专业人才 诗意栖居 认知维度 道德品性 
《伦理谈话:政治话语的评判与立场》述评
《外国语言文学》2023年第3期127-132,共6页卓丽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2022TD003)。
0引言立场研究通常分为认知、态度两大部分,以往研究主要侧重于不同体裁话语的认知(知识)立场和态度立场的构建研究(Poole et al.,2019)。其实,道义(deontic)才是政治话语立场构建的关键,道义与伦理(moral)相互交织,是伦理价值观的直接...
关键词:道德恐慌 自发行为 德性修养 政治话语 情感主义 话语立场 伦理价值观 伦理视角 
文学莫逆·政治同道·德性分途——基于文学交往的王阳明和李梦阳关系递嬗考论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2期93-101,共9页郝永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王阳明诗全集编年校注评”(19YJA751015)。
王阳明和李梦阳是明代弘(治)正(德)嘉(靖)年间的两个文化巨子。二人的交往,终其一生不断,但是,关于二人关系的研究,成果尚不多见。考察二人的交往过程,大体经历了从文学莫逆到政治同道再到德性分途的演变递嬗。首先,作为文人才士,二人...
关键词:王阳明 李梦阳 文学交往 德性修养 
“用内省的和躬行”去体验实践——重知识科技、轻德性修养是现代化一个弊病
《读好书》2023年第4期75-81,共7页刘海滨 
20世纪20年代,70后的梁启超(生于1873年),有些要紧的话不得不对90后、00后们说。此时的梁任公不过四十多岁,刚刚从政治旋涡中全身而退,专心投入教育事业。他汲汲惶惶,一面力图改造学校教育。
关键词:德性修养 90后 梁任公 体验实践 梁启超 现代化 
《中庸》的“天人合一”思想
《半月选读》2022年第19期64-65,共2页李晓锋 
先秦时期,人们对“天人关系”的理解产生了不同的分歧,但已经出现了“天人合一”思想的萌芽,其奠定了“天”和“人”有着内在联系的基础。《中庸》则在这一基础上正式提出人道来源于天道,个体可通过“诚”“明”的方法由人性而达乎天道...
关键词:天人合一 儒家传统 德性修养 《中庸》 天人关系 心性论 天道 内在联系 
共同体中的友爱德性修养——读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
《思想政治课教学》2022年第7期95-96,共2页秦咏熙 
《尼各马可伦理学》是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伦理学思想的代表作,在其中亚里士多德将目的论哲学立场应用到伦理学思考之中,以探求如何实现最高幸福的问题,而基于灵魂自律的“德性”与“实践”问题是其思考的核心主题。不仅如此,亚里士...
关键词:《尼各马可伦理学》 亚里士多德 德性修养 实践方案 政治共同体 至善 古希腊思想家 核心主题 
《大学》略说
《华夏文化》2022年第2期11-13,共3页李艺臻 
《大学》所以名“大学”者,与“小学”之名相对而言,专论“修己治人之道”(朱熹:《中庸章句序》),侧重德性修养;小学则包括“礼乐射御书数”,是为“六艺”之学,侧重技能。《大学》本为《小戴礼记》一篇,《礼记》成书一般认为不早于战国...
关键词:德性修养 《大学》 曾子 修己治人 中庸章句 六艺 《礼记》 孔子弟子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