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海德格尔

作品数:26被引量:43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相关作者:朱松峰卢云昆张汝伦甘祥满孙周兴更多>>
相关机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复旦大学云南大学同济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广西社会科学》《世界哲学》《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从“先验的主体间性”到“共在”——胡塞尔与早期海德格尔对社会存在论的先验阐释
《阴山学刊》2024年第5期43-49,共7页王志涵 
早期海德格尔认为“在世界之中存在”的此在必然已经包含与他人的关系,即与他人“共在”,这样一种观点与胡塞尔的先验的主体间性理论相呼应,他们共同认为,自我与他人的主体间关系存在于我们与世界或超越的关系之中。其中胡塞尔将超越理...
关键词:胡塞尔 海德格尔 先验的 主体间性 世界 超越 社会存在论 
早期海德格尔对笛卡尔二元论世界观的解构与阐释
《理论观察》2024年第9期60-66,共7页罗永斌 
早期海德格尔对笛卡尔二元论世界观展开三重批评解构。第一,就世界、客体而言,海德格尔认为:笛卡尔把世界作为广延物、现成存在的世界或自然,遮蔽了原初的世界存在、世界性。第二,就主体、精神实体而言,笛卡尔通过普遍怀疑回到一个无“...
关键词:海德格尔 笛卡尔 世界 此在 
生活的“倒转”——评王宏健《海德格尔实践存在论研究》
《中国诠释学》2021年第1期247-251,共5页潘易植 
尽管《海德格尔实践存在论研究》1一书的目光聚焦于早期海德格尔在20世纪20年代所作的论述,但作者的问题意识却紧贴我们当下的时代:如何克服现代生活的形而上学化与技术化,以及由此导致的虚无主义危机。为此,作者阐发了早期海德格尔的...
关键词:形而上学化 实践存在论 早期海德格尔 
海德格尔的“生命”概念及其演变--兼论狄尔泰对早期海德格尔的影响
《理论界》2021年第12期31-37,共7页李彬 
2018年度国家哲社规划课题青年项目“狄尔泰与德国现代哲学研究”(18CZX042);2017年度上海市哲社规划课题青年项目“狄尔泰的‘生命哲学’之研究”(2017EZX003);201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黑格尔柏林时期宗教哲学思想研究”(19CZX039)的研究成果。
“生命”概念在海德格尔早期思想中占据了一个重要地位,这个概念背后无疑有狄尔泰的影子。在海德格尔看来,“回到事情本身”其实是“回到生命本身”,而不是“回到意识本身”。海德格尔把狄尔泰生命哲学中含有的激进倾向更激进地推向他...
关键词:海德格尔 生命 狄尔泰 事实性 释义学 此在 
从“意向性”到“在之中”:早期海德格尔对人与世界关系的理解被引量:2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2期13-16,共4页朱荔 
海德格尔认为人是“此在”,“此在”的先天结构是“在世界之中存在”。“在之中”结构表达出人与世界“相互构成”“不可分割”的特征,该结构无疑是对胡塞尔“意向性”理论的深化。从意识的“意向性”到此在的“在之中”,早期海德格尔...
关键词:胡塞尔 海德格尔 现象学 意向性 此在 
形式指引与言说——早期海德格尔论体验传递及其基督教背景
《中国诠释学》2019年第1期1-15,共15页林子淳 
语言就是存在的家。1——海德格尔能被理解的存在就是语言。2——伽达默尔一、引言20世纪现象学诠释学两位大哲,以上的著名引句皆把整个传统牵引向语言的探索。海德格尔的名句出自其“转向”(Kehre)后的作品,伽达默尔的诠释学直承晚期...
关键词:语言 伽达默尔 诠释学 存在 海德格尔 
意识与此在:对胡塞尔与早期海德格尔现象学关系的考察
《学术研究》2019年第10期25-31,共7页邢乃华 
滨州学院科研基金项目“作为世界形式的空间现象学研究”(2015Y07)的阶段性成果
欧陆哲学一直在讨论一个话题——胡塞尔与海德格尔现象学之间关于意识与此在的关系之争。这一争论可以通过对内在主义、唯我主义与唯智主义三个维度的梳理来澄清一点:他们争论的背后其实存在着意识与此在的共同的“实事”,这说明海德格...
关键词:意识 此在 世界 胡塞尔 海德格尔 现象学 
试论胡塞尔与早期海德格尔的现象学的同构性——以世界问题为线索被引量:1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3期55-61,共7页邢乃华 
滨州学院科研基金项目“作为世界形式的空间现象学研究”(2015Y07)
胡塞尔与海德格尔现象学之间的关系是当今哲学依然在争论的话题,以胡塞尔与海德格尔现象学的核心概念“世界”为线索,分析他们在世界的意义、悬搁与形式指引、现象学还原、主体与此在这些概念之间存在的类似性,从而证明两位现象学家揭...
关键词:世界 悬搁 还原 主体 
从δvναμιs到Seinkonnen:早期海德格尔对亚里士多德“潜能”概念的现象学解读
《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2016年第1期425-450,共26页李俊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海德格尔哲学中的身体问题及其思想效应:探寻现象的深度”(编号:13YJC72003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引论马丁·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1926)中有一段著名的表述:我们对于现象学的先行概念的澄清表明,其本质特征并不在于作为一种哲学"流派"的现实上。可能性(M?glichkeit)站得比现实性(Wirklichkeit)更高,对于现象学的理解唯有在于将...
关键词:Seinkonnen 《存在与时间》 存在者 实际生活经验 结构性要素 存在论 生存论 存在与时间 那托普 意向性 
“世界”概念的转变——从早期海德格尔到阿伦特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6年第2期128-129,共2页滕久森 
海德格尔和阿伦特是二十世纪著名的思想家,"世界"概念在他们的思想体系中都占有重要地位。作为海德格尔的学生,阿伦特的"世界"概念受到了早期海德格尔的很大影响,但在其后来的思想著述发展出了独特的思考方向。从两位思想家对"世界"概...
关键词:世界 海德格尔 阿伦特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