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改革

作品数:650被引量:1411H指数:1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冯恩洪刘惊铎罗元孙彩平苏立增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学科=政治法律—政治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农村留守幼儿感恩教育的探讨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教育》2015年第9期23-23,共1页孙丽梅 
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一部分来自农村的人们迫于生计,离开家门外出务工。为此,社会上还新兴了许多专有名词,来形容他们——农民工、北漂,等等。与此同时,留守儿童这一名词也进入了人们的视野。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在家庭教育,学校...
关键词:留守幼儿 感恩教育 德育改革 情感关爱 
卷首语
《青年学报》2015年第2期6-6,共1页
新一期学报又与诸君见面了。本期《青年学报》邀请多学科优秀作者,围绕青年思想政治教育、青少年身心健康、网络大众传媒与青少年成长等专题,组织了不少好文章。本期"增强大学生理论自信"专题邀请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首...
关键词:卷首语 青少年发展 中国梦 理论学习 建设工程 大众传媒 张森 德育建设 德育改革 队伍建设问题 
转型期中国德育改革的可能突破被引量:3
《教育科学研究》2012年第1期68-71,共4页刘峻杉 
转型期的中国德育面临着来自国内和世界范围内的社会背景的挑战。当代德育改革的一般特征表明,目前中国德育变革的时机正在来临。德育改革中的自上而下的政策途径与自下而上的理论和实践创新途径应该更加密切地结合起来。德育基本理论...
关键词:中国德育 德育创新 德育改革 德育制度 德育师资 学科自主 
从生活与道德的关系论德育改革的方向
《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青年工作论坛)》2008年第5期61-64,共4页刘晴 
人在生活中必须遵守生活内在的逻辑或规则,即生活的道德要求。为生活更好而设置的道德教育要遵从道德在生活中生成的内在要求,以生活为根基。为此,学校德育改革要立足于生活,引领生活,培育理性的道德思维;关爱生命,提升人的生存质量;陶...
关键词:生活 道德 德育 德育改革 
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道德建设
《职业时空》2008年第6期8-8,共1页彭凯君 项巍 
市场经济对高校德育的影响和冲击,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的事实。这种冲击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市场经济所特有的开放、竞争、时间、效率、利益、创新等新观念给高校德育提供了新的思想、新的内容、新的理念。因而给德育的改...
关键词:社会转型时期 道德建设 高校德育 市场经济 改革和完善 德育改革 两重性 
闲暇·德性·现代德育被引量:14
《中国德育》2006年第7期22-24,41,共4页孙彩平 贾长胜 
闲暇生活由于具有自由与自为的特性而更能体现人的德性及其对德性精神的理解。工业化社会追求效率的原则驱逐了生活中的闲暇,也放逐了闲暇道德。现代德育也以注重工作及制度化生活的引导与规约为主要议题,因而导致了人的制度化生活与闲...
关键词:闲暇生活 德性 现代德育 人性发展 德育改革 
社会转型时期学校集体主义教育的原则设定
《新德育.思想理论教育(综合版)》2005年第5期8-12,17,共6页崔欣伟 
当前社会正处于空前变革和激烈的转型时期,学校德育中传统的集体主义教育面临多种新的挑战,分析当前集体主义教育中遭遇的实际困境及其背后深层原因,根据社会发展和人们的思想实际及学校德育改革的理念和趋势,设定新时期学校集体主义教...
关键词:集体主义教育 社会转型时期 设定 德育实效性 学校德育 深层原因 德育改革 思想实际 社会发展 必然要求 新时期 理念 
生活德育模式之建构被引量:15
《探索》2005年第2期140-143,共4页宋艳 
远离现实生活的传统德育模式已暴露出较大的局限性,不能很好适应社会及人的发展需要。德育本应源于社会生活,丰富的现实生活世界应是建构德育大厦的基石。道德教育只有与生活完全融为一体,才具有无限生命力。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建构生活...
关键词:生活德育模式 生活世界 德育改革 实效性 
美国两次德育改革的方法论启示被引量:3
《政法学刊》2002年第2期84-86,共3页王宏宇 
20世纪初和70年代美国相继进行了两次全局性的大规模德育改革。两次改革发展的主线和焦点是直接法和间接法的争论与反复。美国德育方法改革的历史为我们探索道德教育方法提供了诸多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美国 德育改革 方法 启示 
改革创新公安院校德育 培养创新型人民警察被引量:1
《河北科技大学人民警察学院学报》2001年第2期51-55,共5页丛国权 
培养公安院校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适应新时期公安工作需要的必然要求。这就需要改革创新公安院校德育目标,服务于公安创新人才培养;改革创新德育内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改革创新德育观念,确定有利于学生...
关键词:公安院校 德育改革 素质教育 人民警察 培养创新人才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