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认识

作品数:683被引量:820H指数:1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相关作者:胡敏中肖雁张一兵曹俭李恒威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无价值”的风险与“有价值”的代价
《旅游学刊》2025年第3期1-2,共2页谢彦君 
旅游学界一直面临着理论与实践关系的问题:学术期刊所发表的理论成果,于实践到底有多大价值?实际上,这样的问题不独旅游学界会有,整个社会科学界也会有,甚至连自然科学界也同样会有。也许,这就是整个知识界的一个终极之问。对这个问题...
关键词:社会科学界 学术期刊 哲学认识论 自然科学界 理论与实践关系 旅游学界 哲学领域 知识论 
数据密集型范式下图书情报学研究方法的构成、演进与哲学认识被引量:1
《情报理论与实践》2024年第12期97-105,共9页刘思琦 贾君枝 黄诗晴 袁学帅 陈慧彤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跨知识组织系统概念的语义关联聚合研究”(项目编号:23ATQ006);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数据驱动下的知识组织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2230018)的成果。
[目的/意义]研究方法是学科立足之本,科学研究范式则为固本之源,回望图书情报学研究方法的嬗变与审思科学研究范式的变革对推动学科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以图书情报学32种SSCI期刊中2000—2023年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为研究对...
关键词:科学研究范式 图书情报学 研究方法 演化分析 哲学认识 
唯物史观视域下的“历史周期率”问题及其本质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24年第12期14-15,共2页焦佩锋 
“历史周期率”是一种将自然循环论移植到社会历史领域形成的历史观。“历史周期率”的间接哲学认识论基础是机械主义自然观,本质上是一种历史循环论,这与唯物史观的辩证原则和进步史观存在根本性差异。在创立唯物史观的过程中。
关键词:哲学认识论 历史循环论 历史周期率 社会历史领域 进步史观 唯物史观 历史观 视域下 
从口传到互联网:技术怎样改变了人类认知与教育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24年第2期F0002-F0002,共1页
人类正在面临数字技术带来的全面变革。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又对传统的哲学认识论提出了挑战,成为影响教育数字化变革的重大基础理论问题。作者经过二十多年的跨学科研究,采集了多学科素材,以媒介技术为主线,对口传到互联网的教育变革史...
关键词:媒介技术 教育变革 人工智能 哲学认识论 互联网 基础理论问题 人类认知 数字化变革 
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调查研究思想的形成与启示
《党史文苑》2024年第2期4-12,共9页彭勃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是制定科学决策、解决中国问题的根本方法。在中国共产党人的斗争历程和理论体系中,调查研究既是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体现,又是工作制度,是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相结合的基本手段,是...
关键词:哲学认识论 党的群众路线 中央苏区时期 成事之道 斗争历程 毛泽东调查研究思想 理论体系 中心环节 
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
《红旗文稿》2024年第3期24-27,共4页王虎学 
理论是否联系实际、能否联系实际,不仅是一个哲学认识论问题,而且是一个马克思主义学风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的历史反复证明,什么时候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得好,党和人民事业就能够不断取得胜利;反之,党和人民...
关键词:中央政治局会议 马克思主义学风 理论联系实际 中国式现代化 哲学认识论 强国建设 民族复兴 新征程 
近十年国外相关科学概念教学研究概览——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
《湖北教育》2023年第25期77-80,共4页滕依岑 林长春 首新 
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青少年科学素养测评体系开发及应用研究”,编号:2021SZ13;重庆师范大学基础教育研究专项课题“学前及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科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测评研究”,编号:21XZX04。
科学概念不仅是科学教育研究一直关注的课题,也是哲学认识论、认知心理学和学习科学的研究范畴。学生对科学概念的掌握有利于形成科学观念,形成良好的科学思维,促进其科学核心素养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核心素养成为21世纪公...
关键词:核心素养 CITESPACE 科学观念 科学课程标准 可视化分析 科学概念 哲学认识论 认知心理学 
太虚与太极:张载“体用”哲学认识的统一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3年第3期20-24,共5页韩宁 
张载哲学中经常用“太虚”“天德”“神”等词汇与“太极”“天道”“化”等词汇来分别表示道德形上本体和宇宙生化作用,借体用关系来统一太虚与太极。故张载讲“德其体”,把儒家的道德理想作为本体,称为“太虚”;讲“道其用”,把生生...
关键词:太虚 太极 体用 道德 生生 
观点
《福建教育》2023年第33期64-64,共1页
走向意义之教:素养导向的知识教学进路。游春蓉、王强在《当代教育科学》2023年第6期撰文指出,为超越身心二元论和哲学认识论的局限,实现科学世界和生活世界、理性与经验、事实与价值的统一,学生身心须深度卷入学习过程,进行体验学习,...
关键词:知识教学 体验学习 个体意义 王强 哲学认识论 身心二元论 深度卷入 素养导向 
《知识社会维度与当代社会认识论研究》简介
《科学.经济.社会》2023年第4期F0003-F0003,共1页尤洋 
本书关注并研究了一种新的强调社会维度的知识观,这种知识观研究很多时候被冠以“社会认识论”研究之名。一直以来知识的产生和辩护都被看作是个人的事情,以笛卡尔、莱布尼兹为代表的理性主义把理性看成是知识的来源,强调个人理性对知...
关键词:语言转向 社会维度 莱布尼兹 认识论研究 哲学认识论 现代逻辑 社会认识论 个人理性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