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维度

作品数:138被引量:497H指数:1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相关作者:潘洪建杨燕刘苗苗刘盛博郭强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师范大学扬州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x
条 记 录,以下是1-7
视图:
排序:
知识范式的“双重维度”——论格非的小说创作与学术思想被引量:1
《当代作家评论》2022年第6期156-163,共8页贺与诤 
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江南士风与新世纪江苏小说创作研究”(22ZWC002);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当代中国小说残疾书写的叙事伦理研究”(17BZW162);常州大学校基金项目“当代作家精神史写作研究”(ZMF21020463)研究成果。
学者型作家格非是先锋文学的重要作家之一,在他持续30余年的小说创作历程中,阅读与写作的不断交融、碰撞,为他带来了双重的知识维度,同时也使他具备了世界性眼光来重新考量讲述中国故事的方法。从阅读史、知识范式的角度来考察作家的写...
关键词:格非 先锋文学 知识范式 阅读史 知识维度 双重维度 世界性眼光 创作历程 
语文课程的层级单位、疆界、维度及古今问题被引量:27
《全球教育展望》2019年第10期107-115,共9页王荣生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民语文能力构成研究”(项目编号:15AZD047)的阶段性成果
本文从层级单位、疆界、维度、古今四个方面,拓展语文课程研究的视域。课程有科目、具体形态的课程、单元、课节这四个层级单位,语文课程研究的重心将移到单元这一层级单位。语文课程应该是双轨的:一轨是作为中小学独立科目的"语文",一...
关键词:语文课程 层级单位 跨学科 内容知识维度和过程技能维度 古典诗文 
社会管理创新的“地方性知识”维度——以“法治中国”语境下的法治重庆建设为例被引量:4
《河北法学》2014年第12期12-18,共7页付子堂 崔燕 李家祥 
2010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研究项目<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研究>(10AFX001);2012年度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重大委托项目<社会管理创新研究>(2012ZDB14)成果之一
"法治中国"命题是中国法治建设的最新理论命题,亦是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还是社会管理创新研究最新的问题域之一。法治重庆建设必须接受"法治中国"语境的"规训",并贡献出重庆关于"法治"的"地方性知...
关键词:法治中国 法治重庆 国家主导型区域法治 长江经济带 社会管理创新 
知识形式:基本蕴涵、教育价值与教学策略被引量:34
《课程.教材.教法》2014年第11期40-45,56,共7页潘洪建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教育学课题"大班额学习共同体构建与学习方式变革研究"(BHA100051);江苏高校协同创新计划"基础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成果
知识形式包括知识的思维方式、检验方式、表达形式。知识形式的学习是转识成智、化知为能的基本途径。知识形式教学的基本策略为:复演知识的形成过程,开展知识探究活动;学习知识表达形式,学会学科思维。
关键词:认识论 知识维度 知识形式 知识价值 教学策略 
反本质主义的“建构”:盲点摸不出大“象”来——兼论文艺学研究中的价值维度、知识维度与要素维度的共生被引量:9
《文艺理论研究》2010年第6期53-61,共9页刘锋杰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文学政治学的创构--百年来文学与政治关系论争研究>(07BZW012)前期成果
本文从"工具论"与"审美论"的不同建构事实出发,认为反本质主义的建构只是一种知识论,而不是价值论,因而有抹平一切建构努力的相对主义倾向;并强调重建"政治批评"不能以牺牲文艺学的学科特性为代价,认为只有站在文学的立场确认文学与政...
关键词:反本质主义 建构 知识维度 价值维度 要素维度 
论教师专业发展的德性维度被引量:8
《教育发展研究》2008年第10期24-28,共5页吴永军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一五"规划2006年度国家一般课题"我国新课改的回顾与反思--基于义务教育阶段课改实践的社会学分析"(BHA060034)成果之一
近几年来,教师专业化研究中"技术理性本位"的取向十分明显,"德性"维度往往被忽视。然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德性维度是十分重要的,它的主要内涵包括爱与关心、责任感、公平公正以及幸福感。德性素质的养成有赖于教师日常教育教学实践的体验。
关键词:教师 专业发展 道德教育 专业知识 知识维度 
文化学的可能形态
《河北学刊》2007年第2期178-182,共5页崔平 
2006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探求自主性:文化模式生成和转换中的意识能动性研究>(06ZBX008)
我们对文化究竟可以形成几种知识?这一问题决定了如何选择文化认识的反思路径。一切人文存在最终都被精神存在的普遍形式所制约,由普遍概念和特殊内容结合而构成,二者要求不同的认识方式,也表现出不同的逻辑特性。而精神的自由本性不允...
关键词:文化学 知识维度 文化哲学 文化科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