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道思想

作品数:52被引量:50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韩星郭敬东方军涂可国晁罡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市场周刊》《文化与传播》《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学报》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安徽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从《十一家注孙子》看儒家和兵家治道思想的整合及其历史影响
《城市国学讲坛》2024年第1期177-194,共18页晁罡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下午好!我国古代兵家的智慧,虽然有许多关于战略、策略的内容,以及权谋斗争的技巧,但是不管在技术上如何运用,都要求在道德上能站得住脚;否则如果只是技术上可行,道德立场不对,那只能取得一时的胜利,暂时克敌而...
关键词:站得住脚 道德立场 《十一家注孙子》 兵家 
本多利明的“自然治道”思想和海洋意识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3期80-85,共6页李佳鸿 
在德川幕府后期内忧外患的背景下,本多利明基于独特的“自然治道”思想,构建出“海优陆劣”“西方优于东方”的海洋文化意识、拓展海洋贸易的海洋经济意识、“北取、东拓、西进、南入”的海洋扩张意识。其海洋意识既有进步性和战略性,...
关键词:“自然治道”思想 本多利明 海洋文化意识 海洋经济意识 海洋扩张意识 
主敬与中和:儒家治道思想的根基
《中国文化与管理》2024年第1期201-213,275,276,共15页蔡杰 
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知言》《学言》校注”(项目编号:22CWTJ73);国家“十三五”重点文化工程“全球汉籍合璧工程”项目子课题“张岳《恭敬大训》笺注”(项目编号:HBZ202207)阶段性研究成果。
儒家的“中和”观念并不局限于心性范围,还可以从治道的角度进行理解。“中和”的形式与目的根植于人性之中,但由于生命的形态最初不是现成饱满的,因而需要通过教化加以实现。根据《孝经》的记载,孔子主张通过礼乐形式使社会有序运作,...
关键词:中和 教化 礼乐 爱敬 天人 
明代乡规民约“治道”思想研究——基层社会秩序构建的设计与实践
《文化与传播》2023年第6期22-27,共6页朱茂程 
乡规民约是古代中国基层社会自发形成的行为规范,经过宋明理学家的改造后,蕴含着儒家思想的政治关怀、理想以及策略,在明代被纳入国家治理规范体系。乡规民约的施行开辟了一条国家与地方权力双向互动、民间规范与国家法律相互配合的基...
关键词:明代 乡规民约 治道思想 
德法兼容:两汉“诸子”的治道思想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3年第9期72-73,共2页秦铁柱 
先秦“诸子”纷纷提出了自己的治道思想,儒家强调以德治国,法家强调以法治国,墨家强调以人治国,道家主张无为治国,相互争鸣,界限较为分明,尚未融合,且依然处于理论争辩的层面。到了秦汉时期,关于治道思想的争鸣便进入了政治实践的层面,...
关键词:以法治国 儒家理论 主流化 诸子 秦汉时期 两汉 法治与德治 
论齐物说及相应治道思想在先秦道家中的演变
《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2023年第5期53-63,共11页陈徽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道家政治哲学研究”(项目批准号:20BZX050);上海市哲学社科规划“冷门‘绝学’和国别史等研究专项”课题“出土简、帛文献与道家思想从先秦至汊代的衍变”(项目批准号:2018ZJX008)的阶段性成果。
在晚周流行的齐物诸说中,道家之说最为系统与深刻,在治道上的影响也尤其深远。道家的齐物观发轨于老子的“道法自然”思想,它首先意味着一种以均平、公正之心观物与应物的基本立场。基于此立场,先秦道家皆主张君主无为而治,以万物自化...
关键词:老子 庄子 黄老道家 齐物 治道 
德法兼容:两汉“诸子”的治道思想被引量:2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2期89-98,共10页秦铁柱 
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创人才引育计划”项目:山东师范大学“中外关系史创新团队”的阶段性成果。
先秦“诸子”纷纷提出了自己的治道思想,儒家以德治国,法家以法治国,墨家以人治国,道家无为治国,为两汉“诸子”治道思想的提出奠定了基础。两汉时期,“诸子”根据时势的变化,以儒家为纲糅合先秦诸家治道思想,形成以德法兼容为主要特点...
关键词:两汉时期 “诸子” 治道思想 德法兼容 
孟子治道思想的内在构造及其思想史意蕴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1期63-72,共10页郭敬东 
安徽省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研究课题(2020CX124)。
在承继了商周以来敬天爱民思想的基础上,孟子将天作为政治正当性的最高位阶,从天的超越性和内在性角度论证了天对政治权力、治理制度以及治理行为的规制作用,且在天民相维的话语下阐发了民意与天意的一致性,并由此构建了符合民众利益的...
关键词:孟子  治道 构造 
论齐物说及相应治道思想在先秦道家中的演变被引量:1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6期25-35,112,共12页陈徽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道家政治哲学研究”(项目批准号:20BZX050);上海市哲学社科规划“冷门‘绝学’和国别史等研究专项”课题“出土简、帛文献与道家思想从先秦至汉代的衍变”(项目批准号:2018ZJX008)的阶段性成果。
在晚周流行的齐物诸说中,道家之说最为系统与深刻,在治道上的影响也尤其深远。道家的齐物观发轫于老子的“道法自然”思想,它首先意味着一种以均平、公正之心观物与应物的基本立场。基于此立场,先秦道家皆主张君主无为而治,以万物自化...
关键词:老子 庄子 黄老道家 齐物 治道 
从“自然”到“天理”——论二程治道思想的道德形上学建构
《朱子学研究》2022年第2期234-245,共12页张子峻 朱汉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宋学源流”(19ZDA028)
牟宗三在《心体与性体》一书中,将宋明心性儒学界定为关于儒家“成德之教”的“道德的形上学”。其所谓“道德的形上学”,是包含“本体论”和“宇宙论”阐述的“由道德的进路来接近形上学,或形上学之由道德的进路而证成者”((1))。换言...
关键词:道德的形上学 道德形上学 心性儒学 牟宗三 治道思想 成德之教 二程 天理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