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诗词

作品数:1539被引量:1317H指数:1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冯全功张晶董晖葛金平徐敦广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x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在诗歌里感受“不死的心灵”被引量:1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17年第9期12-12,共1页叶嘉莹 
中国的古典诗歌,可以唤起人们一种善于感发、富于联想、更富于高瞻远瞩之精神的不死的心灵。中国古典诗词的内在精神和兴发感动的生命不会中断,中华文化的长流也一定能够绵延不绝,沾泽未来的世世代代,
关键词:古典诗歌 心灵 中国古典诗词 感受 内在精神 兴发感动 中华文化 
国际音乐节首次唱响中华经典诗词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16年第6期2-2,共1页
中新网消息,在2016年5月上旬,约200名幼儿园萌娃、青少年和逾40名在各类重大赛事中崭露头角的音乐精英们携手登上“上海之春”的国际音乐节舞台,在民乐与钢琴的伴奏下,以古音古韵演唱着中国古典诗词,台上古风古意浓,台下应和频频...
关键词:国际音乐节 经典诗词 中华 中国古典诗词 幼儿园 青少年 古意 
初中古典诗词阅读教学中的语境运用被引量:1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12年第7期50-51,共2页冯桂荪 胡龙平 
中国古典诗词语言精练、想象丰富、情感真挚,千百年来为人们传唱不衰。古典诗词贯穿于整个人教版初中语文实验教材每个学期,数目超过100首,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内容。基于古典诗词文学功能和审美特点,兼之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大小...
关键词:中国古典诗词 初中语文教学 阅读教学 语境 语文实验教材 新课程标准 审美特点 文学功能 
解读古诗词中的杜鹃意象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12年第2期74-75,共2页葛继红 
明代张潮在其《幽梦影》一书中曾谈到外界事物感化人心的四种物象:“物之能感化者,在天莫若月,在乐莫若琴,在动物莫若鹃,在植物莫若柳。”的确,中国古典诗词中,吟咏杜鹃的句子比比皆是。杜鹃,又名杜宇、子规、布谷等。杜鹃这一...
关键词:古诗词 杜鹃 意象 解读 中国古典诗词 《幽梦影》 《诗经》 感化 
引导学生体验古诗意境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11年第8期36-37,共2页周珍 
意境是情与景、虚与实、形与神在不同层面的有机融合,意境是中国古典诗词的灵魂,正如王国维所说,“词以境界为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因此,诗词教学一定要把引导学生品味、体验意境当做根本任务,要使学生从与诗词意境...
关键词:古诗意境 学生体验 引导学生 中国古典诗词 有机融合 诗词教学 “不隔” 诗词意境 
诗景的蒙太奇艺术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10年第7期12-13,共2页项锦华 
中国古典诗词常常借助众多的景物意象以含蓄地表达某种感情。这众多的诗景的组合艺术多种多样,与现代电影学中的蒙太奇艺术异曲同工。运用这种艺术可使各种景物意象之间形成连贯、呼应、对比(或反衬)、并列等各种关系,从而建构起蕴...
关键词:中国古典诗词 蒙太奇艺术 异曲同工 电影学 意象 景物 诗情 
十岁华裔女童写出600首古体诗词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08年第10期3-3,共1页
“何事地上数点红,春暮来临落草中。初夏轻浮挫芳菲,可怜桃李一阵风。”写这首七言律诗《残春曲)时,作者牛牛年仅6岁,但更让人惊奇的是,她生长在远离中国的美国纽约。至今,10岁的牛牛已经写了600多首古典诗词,并且出版了自己的...
关键词:古体诗词 上海文艺出版社 中国古典诗词 女童 华裔 责任编辑 七言律诗 启蒙教育 
古典诗词中“月”的审美意象被引量:2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06年第6期78-78,共1页杨万元 
关键词:中国古典诗词 审美意象 “月” 精神财富 中华民族 精神享受 传统文化 咏月诗 心灵 意境 
古典诗词中“雨”的审美意象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05年第03S期73-73,共1页杨万元 
关键词:“雨” 审美意象 中国古典文学 中国古典诗词 自然现象 表达 风韵 感伤 象征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