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肌肉

作品数:187被引量:64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医药卫生更多>>
相关作者:李东王斌武元鹏李辉赵春霞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石油大学东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软体机器人:拥有可生物降解的人造肌肉
《检察风云》2024年第16期38-39,共2页沈臻懿(文/图) 
提到机器人,人们早已不再陌生。机器人不仅可以代替人们进行工作,还可在恶劣、危险的自然环境或重复劳动中发挥自身特殊的作用。当前,我们在工业流水线等领域看到的机械臂、机器人,一般都是传统意义上有着坚硬外壳和刚性连接器的刚性机...
关键词:机器人 机械臂 刚性连接 工业流水线 可生物降解 重复劳动 应用场景 自然环境 
让算法设计机器人
《环球科学》2024年第3期23-23,共1页马修·赫特森 林清(译) 
大多数机器人是由人类工程师设计的,人类工程师总要煞费苦心地安排好所有关节和人造肌肉,才能让机器人完成特定任务,但这一过程会耗费大量时间,还会受到人类想象力的限制。美国佛蒙特大学的计算机科学家乔希.邦加德(Josh Bongard)表示。
关键词:机器人 计算机科学家 算法设计 佛蒙特 特定任务 人造肌肉 工程师 想象力 
自感应电动人造肌肉
《光学精密机械》2023年第3期30-30,共1页
英国伦敦玛丽女王大学科学家开发出一种新型电动人造肌肉,其能在软硬状态之间无缝转换,具有感应力和变形能力,还拥有类似天然肌肉的灵活性和拉伸性,可集成到复杂的柔性机器人系统中,并适应各种形状,有望彻底改变柔性机器人和医疗应用等...
关键词:柔性机器人 智能系统 自感应 女王大学 医疗应用 人造肌肉 拉伸性 无缝转换 
自感应电动人造肌肉面世
《现代经济信息》2023年第24期8-8,共1页
英国伦敦玛丽女王大学科学家开发出一种新型电动人造肌肉,其能在软硬状态之间无缝转换,具有感应力和变形能力,还拥有类似天然肌肉的灵活性和拉伸性,可集成到复杂的柔性机器人系统中,并适应各种形状,有望彻底改变柔性机器人和医疗应用.
关键词:柔性机器人 自感应 女王大学 医疗应用 人造肌肉 拉伸性 灵活性 无缝转换 
可生物降解人造肌肉问世
《电子质量》2023年第4期36-36,共1页
据报道,德国马克斯·普朗克智能系统研究所、奥地利约翰内斯开普勒大学和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的联合团队以软体机器人的可持续性为重点,合作设计了一种基于明胶、油和生物塑料的完全可生物降解的高性能人造肌肉。相关论文2023年3...
关键词:软体机器人 智能系统 科罗拉多大学 医疗手术 产品寿命 危险物质 生物塑料 普朗克 
新词新知
《共产党员》2022年第19期56-57,共2页
三维打印人造气动肌肉问世意大利研究人员设计并制造了一种由3D打印结构组成的人造气动肌肉,可根据需要伸展和收缩。这是一种在单一打印过程中制造、由18种不同GRACE(能够收缩和拉长的执行器)组成的气动手。人造肌肉的创造是机器人领域...
关键词:三维打印 3D打印 气动肌肉 执行器 机器人领域 人造肌肉 灵活控制 打印过程 
人造肌肉:仿生设备的动力源
《检察风云》2022年第17期38-39,共2页李伟(文/图) 
人造肌肉可用于修复人体肌肉、制造类人机器人等。它也是未来先进仿生设备中不可或缺的动力源。传感器和发电机的组合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俄罗斯国立谢东诺夫第一医科大学,新近开发出一种可用于制造机器人的人造肌肉。谢东诺夫第一...
关键词:类人机器人 新型聚合物 人造肌肉 动力源 人体肌肉 仿生系统 实验室 传感器 
基于液晶弹性体和液态金属的人造肌肉纤维的制备及分析
《材料导报》2022年第14期208-211,共4页逯海卿 吴兴丽 张鹏 叶超超 魏文庆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ZR2018PEE012;ZR2020ME001)。
本工作提出一种高效、低成本的新型人造肌肉纤维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将液态金属加热器完全嵌入到人造肌肉纤维中,使新型肌肉纤维同时具备液晶弹性体优异的致动性能和液态金属的类液态可变形性能,该结构可以避免肌肉纤维在发生较大变形时...
关键词:人造肌肉 液晶弹性体 液态金属 电流 
新材料带来更强壮灵活人造肌肉 有望让机器人逼真模仿自然运动
《机床与液压》2022年第13期6-6,共1页
美国科学家开发了一种新的材料和工艺,用于制造比生物肌肉更强壮、更灵活的人造肌肉。研究成果发表在《科学》杂志上。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工程学院研究人员称,创建人造肌肉来完成工作并检测力和触觉,一直是科学和工程界的巨大挑...
关键词:硅树脂 介电弹性体 高弹性 工程学院 预拉伸 《科学》杂志 有机硅 机器人 
麻省理工学院团队设计改进新型“人造肌肉”材料,可驱动微型飞行器实现长时间高精度飞行
《海外星云》2022年第11期86-89,共4页
介电弹性体致动器能够基于电场驱动直接把电能转化成机械能,用于软体机器人的“肌肉”制作。不过,相较驱动刚性机器人的压电双晶片和电磁电机等刚性执行器,市面上大部分介电弹性体致动器的功率密度和寿命都较低,且需要较高的驱动电压。
关键词:软体机器人 介电弹性体 压电双晶片 麻省理工学院 电能转化 刚性机器人 致动器 电磁电机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