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体验论

作品数:34被引量:28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司同吴建民吴建民李冬生蒋永文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徐州师范大学黑龙江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学习与探索》《文史杂志》《宗教学研究》《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品味、品藻与品评——兼论中国传统审美意识的流变
《文艺评论》2023年第6期76-84,共9页张灵馨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青年课题“五育融合背景下美育以美培元的实践路径探析”(批准号:CLA210282)阶段性成果。
与“品”相关的三个美学范畴“品味”“品藻”与“品评”是中国传统审美鉴赏的关键词。“品味”的对象包括具象之物、抽象之理和艺术意境,形成了以“味”为核心的审美体验论。“品藻”是欣赏人物美的重要方式,是“人的觉醒”的重要体现...
关键词:品味 品藻 品评审美体验论 
苏轼古琴艺术美学思想及审美体验论析被引量:2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20年第5期69-75,共7页谈祖应 
据《苏轼全集校注》,苏轼以琴为题材的诗、词、文计八十余篇,内容非常丰富,涉及古琴、琴人、弹奏时的情境、意境,本文总结概括提出古意、遗形、静照、真同等古琴艺术美学思想和以琴悟禅、以琴寓怀、以琴洗心、以琴觅音的审美体验。
关键词:苏轼 古琴 美学思想 审美体验 
自在与他在:张若虚诗中“春月”的审美体验论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1期25-28,共4页潘链钰 陆敏 
湖南省社科评审委员会课题:中国经学与诗学关系特征研究(XSP19YBZ201)阶段性成果
诗人写“月”历来多从他在审美的角度传达月的意境,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一诗则从自在审美与他在审美两个角度共同建构春月的审美体验。两种不同的审美角度促使张若虚在赏月之时既能够从自身感悟的角度抽离,进而从整个人类的角度不断对...
关键词:春月 自在审美 他在审美 审美体验 
宗炳“真精神”与《画山水序》之理论架构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3期111-116,共6页窦薇 
文章首先阐释了宗炳"真精神"的内涵,即:以自然人性论为基础的"天人合一"的体道境界;在此基础上提出:其著名的美学命题"澄怀味象",是一种基于"真精神"基础之上的审美心胸论和审美体验论,它要求主体在纯净的心灵状态下去体会蕴含在自然山...
关键词:“真精神” 审美心胸论 审美体验论 
朱熹的审美体验论
《宿州学院学报》2014年第9期53-55,共3页洪永稳 
从审美体验论的角度分析了宋代美学家朱熹美学的体验论思想,认识到:他的美学是中国古典美学的转折点,它既是中国先秦以来"道体论"美学的终结,也是宋代以后"体道论"美学的开始。通过对朱熹审美阅读理论的探索,论述了朱熹主张审美体验论...
关键词:朱熹 审美体验 熟读涵泳 通身在水 
走向审美的孤立与封闭——新时期审美体验论批判被引量:1
《新疆社会科学》2014年第4期136-142,154,共7页徐向昱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新时期文艺理论建设与文艺批评研究"(12&ZDD013)的子课题"新时期文艺理论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以及西方文艺理论的引进与移植模式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由于对政治功利主义的文艺工具论缺乏深刻的理论辨析,没有清楚地认识到其反现代性的古典主义实质,导致了1980年代中后期文艺理论急剧地"向内转"。在体现着这一理论走向的审美体验论那里,审美仅仅被理解为主观的情感体验或是感性的生命冲...
关键词:审美体验 现代审美意识 主观心灵 情感体验 
浑沌·感通·通感——庄子身体理论视域下的通感审美体验论被引量:1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6期33-38,91-92,共6页张艳艳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先秦儒道身体观的美学意义再考察"(10CZX049)
在庄子的身体理论视域中,对通感体验发生的身体主体情态进行哲理层面的反思与考察。庄子以气构生的身体观念与中古通感审美体验存在勾连关系,通感体验的特性不仅在五官感官的互通,其本质应在超越具体感官层面的生命一体融通,甚而物我一...
关键词:  通感 感官感知 身体主体 
发乎其心 动乎其身——学生体验音乐的途径和方法例谈
《中国音乐教育》2011年第9期22-25,共4页张亚儿 
我国学者王—川在他的《审美体验论》中写道:“体验,就是以身‘体’之,以心‘验’之,即身体力行,亲身实践”;强调“感受不能单单靠别人来传授,而必须通过个体自身去体验,或有过亲身经历才能形成。”我们是否可以认为“体验音乐...
关键词:感受音乐 学生体验 审美体验论 亲身经历 理解音乐 音乐知识 “体” 实践 
论童庆炳美学(上)
《美与时代(美学)(下)》2010年第4期9-13,共5页吉新宏 
童庆炳在中国新时期以来的美学研究领域自成一家。在美学本质论研究方面,他刷新了"美在关系"这个古老的美学命题,赋予新的内涵;在心理美学研究方面,他更新了理论视野和方法,以审美体验为中心,以审美心理机制为基本框架,开辟了中国心理...
关键词:美学研究 童庆炳 审美心理机制 审美体验论 美学命题 美在关系 审美知觉 新时期 
新时期以来文艺美学研究的五种理论范式
《思想工作》2009年第3期23-23,共1页
陶水平、朱媛在《中州学刊》2008年第5期撰文指出,作为中国当代文艺美学,在短短的近30年取得了迅速的发展,并呈现了几种具有学术原创性的文艺美学学科理论范式。主要包括:胡经之的“审美体验论”文艺美学、周来祥的“和谐论”文艺...
关键词:文艺美学 美学研究 《中州学刊》 学术原创性 审美体验论 中国当代 美学学科 胡经之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