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文学

作品数:21被引量:10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徐名侠崔际银焦宝俞士玲梁俊娜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湖北民族大学韩国岭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文学教育》《文学界(理论版)》《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周刊》更多>>
相关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宋孝宗朝崇苏文风之形成与苏文的传播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1期36-42,共7页杜昭 
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大专项(东坡文化研究)课题(HNSK(ZDZX)23-02)。
孝宗朝由于孝宗皇帝崇苏轼“立天下之大节”,雄视百代,为“一代文章之宗”,故多方推广苏轼文学,采取一系列举措,从而深刻影响了当时的太学文风,也提升了士人尊苏崇苏的热度。孝宗朝将苏轼文学传播从困境中解脱出来,使得“淳熙中,崇苏氏...
关键词:宋孝宗 崇苏 苏轼文学 传播 
以综合研究的视角探讨苏轼诗词
《文学艺术周刊》2024年第3期11-13,共3页林逸灵 
一、综合研究苏轼诗词近代美国心理学家S.阿瑞提在其《创造的秘密》一书中提到:“天才是由于在一个人的心灵当中各种文化要素产生了有意义的综合……实际上,有意义的综合就是创造过程本身,它是那样富于意义,并且不可预料。”[1]苏轼的...
关键词:以文为诗 苏轼诗词 以诗为词 诗画一律 苏轼文学 综合交叉 
苏轼文学的生命精神被引量:2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2023年第6期65-72,共8页郑红艳 丁志军 
苏轼一生宦海沉浮,命途多舛,其文学作品中蕴含着经世济民的进取精神、乐观旷达的处穷精神、民胞物与的大爱精神及人生如寄的超脱精神等,是后人汲取精神力量的宝库。
关键词:苏轼 诗文创作 生命精神 
苏轼文学作品与书法作品的情感表达研究被引量:1
《文化产业》2023年第10期67-70,共4页赵孟雄 
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被称作“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之人。现对苏轼文学作品与书法作品的情感表达展开研究,简要指出研究苏轼作品情感表达的意义,重点剖析苏轼经典作品中的情感表达方式,如文学作品《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
关键词:唐宋八大家 苏轼作品 书法作品 《赤壁赋》 苏轼文学 情感表达方式 洞庭春色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文学创作中的饮食研究——《中国饮食文化》
《食品工业》2020年第4期353-353,共1页陈婵娟 
文人总是拥有着细腻且丰富的情感,古代文人更是如此。因为古代文人情感的丰富性及所处社会环境的特殊性,使得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极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当对生活周遭形成某种触动,或是某些见闻调动起他们的敏感神经后,潜藏于他们心中的...
关键词:中国饮食文化 文学作品 诗词文赋 苏轼文学 古代文人 文学创作 美食家 环境的影响 
时代环境对苏轼文学创作的影响
《青年文学家》2019年第6期119-120,122,共3页付昀夕 
苏轼是中国文化史上具有特殊意义的文化巨人。他在文学艺术领域涉足十分广泛,兼而又是北宋政坛上颇有政见和影响的政治家,因而思想和人格结构都具有高度的复杂性。正因为苏轼的形象太过复杂,本文试图以文学为切入点,从时代政治环境、思...
关键词:苏轼文学 柳七郎风味 士人阶层 人格精神 理趣诗 咏物诗词 儒道佛 豪放词 寂寞沙洲冷 
“斯文”的日常生活形塑——苏轼琴意象的存在原因分析
《中国苏轼研究》2018年第1期106-116,共11页杨吉华 
苏轼对琴情有独钟,他的文学作品(包括诗、文、词等)中,有大量与琴有关的作品。在《杂书琴事十首》《书士琴二首》《杂书琴曲十二首》《听僧昭素琴》《听贤师琴》《听武道士弹琴》《书仲殊琴梦》《九月十五日观月听琴西湖示坐客》《减字...
关键词:苏轼文学 宋代文人 文人雅士 
王安石变法对苏轼文学的积极影响被引量:1
《学术界》2016年第12期198-204,共7页焦宝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5YJC751035);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106112015CDJSK47XK30)的阶段性成果
王安石变法给宋代社会带来了剧烈的震荡,给苏轼的仕途生活带来了灾难性后果,却给苏轼文学带来多重积极影响。首先,变法促使苏轼全面关注风云变幻的现实生活,客观上增强了其作品的现实性。其次,王安石变法的严酷现实丰富了苏轼文学的表...
关键词:王安石变法 苏轼文学 现实性 表现手法 作品风格 
苏轼文学艺术作品中的道德教化思想
《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13年第1期144-146,共3页焦强 
苏轼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学艺术作品自成一家,对后世影响深远。苏轼一生受教于儒、释、道,因此他的文学艺术作品融汇三家思想,并且成就其独特的道德教化意蕴,其中既有明道言志的儒家教化思想,也有避俗...
关键词:苏轼 文学艺术 道德教化 儒家 释家 道家 
让文化自觉意识走进语文课堂——以苏轼文学作品交流课为例
《语文月刊》2012年第2期25-27,共3页胡晓虹 
十七届六中全会就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出了明确要求,蕴含丰富人文资源的语文课堂应在这方面大有作为。在平时的语文教学活动中,我们发现,教材基本上是单篇、单元注入式学习,缺乏语文新课程标准倡导的专题、研究性操作。
关键词:文化自觉意识 语文课堂 文学作品 交流 苏轼 新课程标准 文化自信 人民群众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