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向劳务派遣

作品数:21被引量:21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更多>>
相关作者:秦文献问清泓宋晓波汪婷何小勇更多>>
相关机构: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内蒙古大学武汉科技大学四川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人事天地》《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经营与管理》更多>>
相关基金: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劳务派遣之法律规制再思考
《区域治理》2020年第25期73-73,共1页邓茗 
劳务派遣因其灵活性、弹性大等特点备受企业的喜爱,但与此同时法律规制的不健全导致这一制度出现失衡,用工单位为减少企业开支“先招工后派遣”,即“逆向派遣”,此种做法既损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又违背了该制度设立的初衷。本文从三个...
关键词:劳务派遣 逆向劳务派遣 法律规制 
遭遇“逆向劳务派遣”,劳动者该如何维权?
《工会信息》2019年第15期22-23,共2页李亚丽 刘业林 
案情简介2000年12月,职工姜某进入某工程总公司,先后被安排到工程一处、租赁分公司工作。2017年12月29日,租赁分公司向姜某邮寄送达了'终止劳动合同通知书',通知姜某,他与某劳务派遣公司之间的劳动合同于2017年12月31日到期后不再续签...
关键词:劳务派遣 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 劳务派遣机构 用工单位 
被派遣劳动者适用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法律问题探讨——以机关事业单位使用编制外人员为视角被引量:2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9年第2期79-87,共9页何小勇 邢智峰 
我国机关事业单位以劳务派遣方式使用编制外人员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劳动合同用工中,劳动者"非因本人原因从原用人单位被安排到新用人单位工作"引发的法律后果的逻辑解读应为:如果劳动者的连续工作年限满十年的,则新用人单位负有与其...
关键词:劳务派遣 编制外用工 逆向劳务派遣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实质雇主 
“逆向劳务派遣”免不掉用人单位的责任
《公民与法(检察版)》2018年第9期48-49,共2页张志红 
“劳务派遣”,又称“劳动派遣”“劳工派遣”“劳动力租赁”,即派遣单位根据接受单位(即实际用人单位)的要求,与接受单位签订派遣协议,将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派往接受单位,受派劳动者在接受单位的指挥和管理下提供劳动...
关键词:用人单位 劳务派遣 劳动力租赁 责任 逆向 劳动合同关系 特殊劳动关系 劳动者 
逆向劳务派遣的合法性如何认定
《人事天地》2014年第1期43-45,共3页黄乐平 朱茂林 杨永琦 
所谓逆向劳务派遣,是指由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或者双方已存在事实劳动关系,但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与劳务派遣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并由劳务派遣单位派至用人单位工作的行为。逆向劳务派遣由于规避法律责任的意图过于明显,所以其效力一直...
关键词:逆向劳务派遣 事实依据 法律依据 劳动合同 劳务派遣单位 
逆向劳务派遣的法律规制分析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3年第30期266-267,共2页马娅娥 
逆向劳务派遣是一种规避法律责任、损害劳动者权益的假派遣。其存在的主要原因是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由此导致了劳动者权益缺失、雇主责任难落实、劳动力市场失衡等问题。因此,必须从加强岗位的限制、扩大同工同酬的概念范围、建立劳...
关键词:劳务派遣 逆向派遣 法律规制 
逆向劳务派遣能够转移用工单位的法律风险吗?
《经营与管理》2012年第10期27-29,共3页张义新 
现在很多用工单位对劳务派遣趋之若鹜,主要原因是想以劳务派遣的方式规避用工风险,特别是在没有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但存在事实劳动关系)或尚未解除、终止劳动关系,
关键词:劳务派遣 用工单位 法律风险 事实劳动关系 逆向 用工风险 劳动合同 劳动者 
实际用人单位在“逆向劳务派遣”中可承担责任
《时代风采》2012年第1期27-27,共1页
问:我于2000年1月被聘于某运输公司担任驾驶员,双方没有签订劳动合同。2007年8月,公司要求我与一家劳务派遣公司签订劳务派遣合同,同年12月,我与该务派遣公司订立了《劳动合同》,但仍在运输公司下属的车队工作。
关键词:劳务派遣公司 承担责任 用人单位 《劳动合同》 逆向 运输公司 2007年 2008年 
逆向劳务派遣应当无效被引量:1
《中国社会保障》2011年第6期67-67,共1页王鹏 
案例2005年4月,周某进入红星食品公司工作,双方建立了劳动关系,未签订劳动合同。2006年12月,红星食品公司对聘用人员进行用工改革,并与中科人力资源有限公司签订《劳务协议》,约定由该人力资源有限公司向红星食品公司派遣劳务人员等事宜。
关键词:劳务派遣 食品公司 应当 逆向 资源有限 劳动关系 劳动合同 用工改革 
逆向劳务派遣法律效力再思考
《公民与法(综合版)》2011年第4期37-39,共3页秦文献 
河南省政府决策招标课题"我省事业单位编外用工的现状与对策研究"(编号2011E313)的阶段性成果
逆向劳务派遣有广义和狭义之分,通常所争议的逆向劳务派遣仅限于要派单位在未解除或终止此前的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情形下刻意使员工转变身份的狭义范畴。对于此等情形应当确认原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的劳动关系已经解除,逆向劳务派...
关键词:逆向劳务派遣 效力 适用范围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