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素唯物主义

作品数:384被引量:220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相关作者:陈红艳李甦平屠承先肖万源徐赣丽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福建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论毛泽东“西医学中医”批示的认识论基础及其当代启示
《安阳工学院学报》2023年第3期9-13,共5页陈沣杰 
“西医学中医”是毛泽东提出的有中国特色的医学学科改革方式,是毛泽东哲学思想在医学领域的运用和实践。“西医学中医”的认识基础首先是毛泽东个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肯定,并将之推广到中国传统医学的中医领域。同时,新中国成立后马列...
关键词:“西医学中医” 中西医结合 朴素唯物主义 毛泽东哲学思想 
先进的儿童观
《中小学数学(小学版)》2022年第7期36-36,共1页
英国儿童观的不断演进,与英国社会发展水平以及对儿童的理解等因素密切相关。历史地看,从清教主义的“灵魂净化”式宗教儿童观,到约翰·洛克朴素唯物主义的儿童教育观,演变到让·皮亚杰的儿童心理认知发展观,而后到精神分析学派的童话...
关键词:儿童教育观 儿童观 精神分析学派 教育功能观 生命状态 社会发展水平 心理认知 朴素唯物主义 
不行不至,行稳致远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2022年第16期25-25,共1页柳树梅 陈培(指导) 
心学集大成者王阳明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先锋王夫之有一个为人津津乐道的观点分歧:有心而至还是有行而至?有道是“为者常成,行者常至。”自然是有行而至,不往不至。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古人的箴言不计其数,凝聚着对后世的谆谆教诲。年轻...
关键词:千里之行 观点分歧 朴素唯物主义 王夫之 王阳明 有心 年轻人 集大成者 
围绕“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设题
《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2021年第11期43-44,共2页程姣 
高考对“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专题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有: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哲学与时代精神、哲学的作用、哲学的基本问题、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特点、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特点、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
关键词:生活智慧 时代精神 高考试题 朴素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哲学的作用 
瞻船山先生偶得
《文学天地》2021年第11期32-32,共1页宋磊 邹利(指导) 
人言“衡之阳有‘二山’,其一为地理之山——南岳衡山,其二为思想之山——王船山。”船山者,字而农,号姜斋,世称“船山先生”,湘之衡阳人也,晚年隐居于石船山下著书立说,乃明末清初思想家,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与朴素辩证法之集大成者,...
关键词:朴素辩证法 朴素唯物主义 南岳衡山 王船山 顾炎武 黄宗羲 著书立说 明末清初 
初中化学史课的教学设计
《学园》2021年第25期42-44,共3页邹容 
把科学史、科学哲学和科学社会学的有关内容融入中小学理科课程(即History Philosophy and Sociology of Science教学法,简称HPS教学法),促进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和创造力,有利于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根据学生...
关键词:化学史 近代化学 朴素唯物主义 
五行人在健身中的优劣
《长寿》2020年第6期61-61,共1页蓝锦远 
在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界的物质可分为五材,分别有:木、火、土、金、水。在人群中同样也可以这样分,不同的人拥有一种或多种的五行属性,每种属性都有都有各自的特点。木行人分为木气适中(平木),木气太过(阳木),木气不足(阴木)健...
关键词:朴素唯物主义 健身 五行属性 木气 优劣 
词语溯源三则
《课外语文》2020年第2期89-90,共2页孟庆蛟 
“过目成诵”溯源“过目成诵”这个成语的出处与东汉名人王充有关。王充,东汉著名的思想家、文学理论家。他少年时就失去了父亲,家境贫寒,后到京城太学学习,师从大史学家班彪。因无钱买书,王充经常到街头的书铺上翻阅,一本书从头到尾只...
关键词:文学理论家 《论衡》 朴素唯物主义 中国思想史 诸子百家 词语溯源 王充 
论《文心雕龙》中的朴素唯物主义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6期88-90,共3页王梅 
刘勰《文心雕龙》的问世,将文学评析以及文学创作规律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顶峰。此外,在《文心雕龙》中还蕴藏着哲学思想——朴素唯物主义。儒学是文学的根基,是作者创作的出发点。在文学的发展和创作中蕴含着独特的唯物主义与辩证主义...
关键词:《文心雕龙》 儒学 朴素唯物主义 时代 
“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从“荒海”句刍议松尾芭蕉后期俳谐的朴素唯物主义美学观被引量:2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9年第10期86-88,共3页齐金玲 王博 
唯物主义美学观认为,美是物质的属性,是第一性的客观存在,美感和审美意识是美的反映,是第二性的;美和美感的关系,是被反映和反映的关系。试图通过梳理日本“俳圣”松尾芭蕉的晚年经历、代表著作及其美学思考,探讨其俳谐的最高艺术境界,...
关键词:松尾芭蕉 俳谐 朴素唯物主义 境界 美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