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学

作品数:117被引量:27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艺术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万新华金丹卢炘陈振濂张莎莎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美术学院南京博物院浙江大学南京艺术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印学的拓化——关于铭刻学的思考
《西泠艺丛》2025年第1期54-61,共8页朱中原 
关于铭刻学,我此前有所关注,但一直未能形诸文字,主要是思考不很成熟,且亦非一两篇文字所能廓清。故本文所述,亦只能称思考,而非体系性建构。盖学力不逮,体系性建构非我所能也。铭刻学与我们通常所说的金石学、印学(篆刻学)、碑学、碑...
关键词:篆刻学 碑学 印学 形诸文字 金石学 新提法 铭刻 
篆刻学学科建设的三个逻辑起点
《中华书画家》2025年第1期5-5,共1页陈振濂 
我认为当下和将来的篆刻艺术发展首重学科建设。“篆刻学”学科的建设是包括界划自身知识领域,构建完整知识系统,确立学科本体观、价值观和方法论的项目工程。此项工作应该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展开。
关键词:篆刻艺术 篆刻学 学科建设 方法论 学科本体 自身知识 价值观 逻辑起点 
从20世纪上半叶印学研究状况看现代篆刻学萌芽的产生
《西泠艺丛》2024年第12期2-17,共16页张学津 
20世纪上半叶,印学研究进入大发展阶段,印学论著、文稿与学术性印谱序跋数量宏丰,在古玺印、古文字、封泥、版本目录、印人传记、印学札记、印学史论以及篆刻教育等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一阶段的印学研究,既有对明清以来印学传统...
关键词:20世纪上半叶 印学论著 印谱序跋 印学文稿 现代篆刻学 
西泠印社收获五大“创新”成果
《中国书画》2024年第12期28-28,共1页陈振濂 
西泠印社曱辰秋季雅集作为一年的重头戏,从10月29日开始到11月4日结束,为时五天。经历了秘书长会议,“斩截之迹”展览开幕式,理事会,发展新社员、社刊编辑工作会,大印学(系列之3)“篆刻学”学科建设与发展研讨会,完成了一个重要的历史...
关键词:西泠印社 展览开幕式 篆刻学 学科建设与发展 研讨会 重头戏 理事会 
西泠印社甲辰秋季雅集系列活动在杭举行
《西泠艺丛》2024年第12期65-68,共4页 
西泠印社甲辰秋季雅集系列活动于11月1日至5日在杭州举行。此次雅集推出“西泠印社社员(50岁以下)新作展”“斩截之迹——两汉魏晋南北朝玺印典藏菁华展”“斩截之迹——两汉魏晋南北朝印风创作研究主题展”三个系列展览,举办“大印学(3...
关键词:西泠印社 篆刻学 两汉魏晋南北朝 学术活动 雅集 年度选题 印风 学科建设与发展 
大印学(3)——“篆刻学”学科建设与发展研讨会圆满落幕
《西泠艺丛》2024年第12期82-83,共2页 
11月3日至4日,西泠印社甲辰秋季雅集系列活动之大印学(3)——“篆刻学”学科建设与发展研讨会在杭举行。本次研讨会,是西泠印社继春季雅集期间举办纪念吴昌硕诞辰180周年学术报告会后,今年举办的又一场大型学术会议。研讨会期间,众多专...
关键词:西泠印社 篆刻学 吴昌硕 学术报告会 学科建设与发展 学术会议 雅集 观点碰撞 
侯常贤印/“日贵+虎图像”
《西泠艺丛》2024年第6期89-90,共2页王臻 
两面穿带印流行于秦代至汉晋时期,罗福颐《古玺印概论》载:“两面印、五面印、六面印。均见于私印。两面印又称穿带印。”邓散木《篆刻学》载:“印厚不过一二分,中有穿,以便系绶,故亦名穿带印。”从印形上看,穿带印涵盖两面印,两面印属...
关键词:古玺印概论 私印 西汉早期 穿带 汉晋时期 邓散木 罗福颐 篆刻学 
二十世纪以来印学发展的特殊性
《中国书法》2024年第4期182-184,共3页林如 
二〇二〇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二十世纪中国篆刻与西泠印社之关系研究”(项目编号20BF075)阶段性成果。
二十世纪后半叶,印学概论类著述、史学专著、美学专著、个案研究等开始不断涌现,从篆刻史学、美学、印章美学史、方法论等方面,充实了二十世纪印学研究的框架。西泠印社一直活跃于篆刻界、印学理论界,其学术研究、视野和方向,更是二十...
关键词:篆刻学 印学 金石学 特殊性 西泠印社 
赵之谦印章边跋浅析被引量:1
《书法》2024年第4期181-185,共5页钮俊卿 
印章边跋最早可以追溯到汉代铜印,继之有隋“广纳戍印”,其印背凿款有“开皇十六年七月一日造”的楷体阴文。~((1))北宋有官印“新浦县新铸印”,印章背面刻有“太平兴国五年十月铸”的文字,~((2))但真正将印章边跋视作艺术形式,则是明...
关键词:篆刻艺术 赵之谦 邓石如 篆刻学 初创阶段 印章 创造性思维 过人之处 
大印学(3)——“篆刻学”学科建设与发展研讨会征稿启事
《西泠艺丛》2024年第3期96-96,共1页
20世纪50年代以来,大量金石文化遗产被充分研究,篆刻艺术也逐渐走出文人书斋,被公众认识、欣赏直至被世界认同与珍视,篆刻艺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获得传承和发展,风格、技法和创作理念形成了新的时代特质。进入新时期以来,篆刻艺术在创作...
关键词:篆刻艺术 篆刻学 时代特质 当代艺术 文化遗产 学科建设与发展 新时期以来 公众认识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