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暑

作品数:254被引量:43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相关作者:凌梅徐宝山陈永锋王祝年羊青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天津中新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国内访问学者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夏养三伏天 护阳祛暑湿
《大众健康》2024年第7期69-69,共1页李敬孝 
今年的三伏天长达40天。在这漫长的暑伏时节,养生防病要以防暑、养阳、健脾、祛湿为重点。隐伏避盛暑护阳莫贪凉三伏天里的“伏”字,有“隐伏藏匿”之意。此时宜伏不宜动,应减少户外活动,适度降低室内温度,以躲避盛暑的“锋芒”。
关键词:养生防病 祛湿 户外活动 祛暑 养阳 三伏天 室内温度 护阳 
祛暑品类:“藿香正气”一骑绝尘
《中国药店》2024年第7期76-83,共8页刘聪 海云 
2023年全国多地出现极端高温天气,各省祛暑用药需求旺盛。2024年暑期已至,祛暑用药也即将迎来热销。因高温天气易导致中暑、感冒、皮肤问题等多种疾病高发,药店可将刚需祛暑品类商品提前做好布局规划,借祛暑“热”度带动店内本品及其他...
关键词:极端高温 高温天气 藿香正气 布局规划 需求旺盛 热销 一骑绝尘 品类 
夏日祛暑湿 常食苡仁米
《中国食品》2024年第13期144-144,共1页胡献国 
夏日暑湿为患,暑为阳邪,易耗气伤阴,出现心悸气短、肢软乏力、食欲不振等症;湿为阴邪,其性重浊粘滞,易阻碍气机,出现肢体重困、纳食不香等症。薏苡仁清热除湿,为夏日祛暑利湿佳品。薏苡仁,又名苡仁、苡仁米、苡米,为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
关键词:小便不利 健脾益气 心悸气短 利水消肿 大肠经 肺痈 通淋 阴邪 
夏季的脚部养生
《老人世界》2023年第8期57-58,共2页王荣华 
夏季暑气湿热,脚部疾病高发。夏季养好脚,不仅能预防脚部疾病,祛除暑湿,还能防止秋燥伤肺、伤阴,对预防秋季疾病也有一定作用。泡脚祛暑湿。很多人有冬天泡脚的习惯,但一到夏天,常常用凉水一冲了事。
关键词:泡脚 秋燥 暑湿 伤阴 祛暑 预防 夏季 
书香祛暑润心田
《老年博览》2023年第8期47-47,共1页柏红梅 
夏读书,兴味长。我一直喜欢夏日里的这样一种情景:于树荫之下,一手执书,一手摇扇,半躺于藤椅之上,时不时从旁边的矮桌上拿起茶壶浅啰一口,好不惬意。兴致来了,再随口吟诵几句唐诗宋词,或是“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
关键词:唐诗宋词 无汗 水晶帘 
藿香:从药柜到餐桌
《老年博览》2023年第8期52-55,共4页陈博君 
藿香正气水、藿香正气丸等中成药具有清凉祛暑的功效,能够有效缓解中暑带来的各种不适,所以在炎炎夏日,不少人会在家中常备这类含有藿香的中成药。在大多数人心目中,藿香通常是以草药的形象出现的。但事实上,藿香不仅可以入药,而且具有...
关键词:藿香正气水 中成药 藿香正气丸 药柜 祛暑 
藿香与佩兰:可“闻”可“饮”祛暑湿被引量:1
《中医健康养生》2023年第8期35-36,共2页吴文博 
暑湿既有暑邪的火热、耗气伤津的性质,又有湿邪重黏滞、缠绵胶着的特点,常发生在夏季,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岭南地区尤其多发。预防和调理暑湿病邪,可以选择药食同源的藿香、佩兰这两种常用的时令要药。芳香辟秽醒头目药王孙思邈在《备急...
关键词:孙思邈 暑邪 《备急千金要方》 伤津 暑湿 药食同源 湿邪 佩兰 
食物营养知多少(二十七)
《糖尿病之友》2023年第7期26-27,共2页龙溪 
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日照阳光最猛烈和最炎热的节气,湿热交蒸也在此时达到顶点。自古以来,该节气养生保健的重点是防暑和祛湿,民间有大暑三伏天饮凉茶(伏茶)的习俗。顾名思义,伏茶是三伏...
关键词:二十四节气 祛湿 食物营养 三伏天 中草药 祛暑 大暑 
小暑·大暑
《中医健康养生》2023年第7期1-1,共1页
小暑节气过后,我国大部分地区开启了“上蒸下煮”的酷热模式。高温容易让人不思饮食。俗话说“头伏饺子二伏面”,北方人常用一顿饺子迎接入伏。此时,一份香喷喷的水饺,能帮助人们刺激味蕾,给身体注入活力。“大暑至,万物荣华”,大暑时节...
关键词:节气 祛暑 饺子 大暑 
芒种——健脾祛暑 清热利湿
《自我保健》2023年第6期7-7,共1页
芒种时节暑湿当令,暑为热邪易耗散人体气津,致四肢疲乏、萎靡困倦;空气湿度增加易侵犯人体致阳气运行受阻,使人昏昏欲睡。养生宜以健脾、祛署、化湿为原则,可多吃清热利湿、祛暑益气、生津止渴食物,如扁豆、茯苓、冬瓜等。
关键词:清热利湿 化湿 热邪 暑湿 空气湿度 祛暑 健脾 困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