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翻译

作品数:74被引量:194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相关作者:杨明星李志丹施燕华范武邱李海红更多>>
相关机构:信阳职业技术学院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郑州大学中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隋唐时期我国外交翻译的历史书写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24年第3期84-89,共6页李志丹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话语构建、翻译与传播研究”(17ZDA318);河南省本科高校研究性教学改革与实践项目“研究性教学模式在英语专业翻译课程中的应用”(2022SYJXLX135);信阳职业技术学院校级重点课题“美国外交话语政策的历史演进及对我国的启示”(LXZD231106)。
在梳理现有翻译通史、断代史、专门史及古书典籍零散史料的基础上,基于翻译史研究的共识性议题,采用历史文献分析法、总结归纳法等研究方法,立足隋唐外交翻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基础,从译员配备常态化、译员职责多样性、外籍译员选用谨...
关键词:隋唐 外交翻译 特点 趋势 
晚清政府的国家翻译能力建构
《新华文摘》2024年第8期165-165,共1页
夏军、吴赞在《社会科学研究》2023年第6期撰文指出,晚清时期,西方国家的坚船利炮将原有的朝贡外交体系逐步击碎,旧有翻译科举与翻译人才培养几近虚设,根本无法适应新的条约外交话语翻译需求。由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到外务部,晚清政府扮演...
关键词:赞助人 晚清政府 外交翻译 话语翻译 翻译人才培养 外务部 外语学堂 晚清时期 
先秦时期我国外交翻译的历史书写被引量:2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23年第6期100-104,共5页李志丹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话语构建、翻译与传播研究”(17ZDA318);河南省本科高校研究性教学改革与实践项目“研究性教学模式在英语专业翻译课程中的应用”(2022SYJXLX135)。
先秦时期见证了我国有明确史料记载的外交翻译的发轫。虽然现有翻译通史、断代史或专门史不同程度涉及上述议题,但在针对性史料梳理、再现外交翻译发展进程等方面尚有提升的空间。鉴于此,本文基于翻译史研究的共识性议题,结合相关史料...
关键词:先秦 外交翻译 特点 
外交翻译影响有多大?
《读好书》2023年第21期35-39,共5页王宏志(访谈) 
问:翻译究竞在马夏尔尼使团访华事件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能举一些《龙与狮的对话》中的例子吗?王宏志:本来,乾隆对使团带来的礼品——他心中的贡品颇有期望,多番吩吋接待官员要加以配合,方便运送,除了因为他认为这是英国人“航海远来,...
关键词:外交翻译 :翻译 贡物 贡品 
晚清外交翻译中的操纵与概念象似性——以约翰·泰勒总统致道光帝的书信翻译为例
《中州大学学报》2023年第5期97-102,共6页宫宇航 
2021年度天津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自筹课题)“中央文献对外译介中的逆向体认原则研究”(HIE210393)。
晚清时期的外交翻译体现了较为明显的译者操纵现象。有别于以往从意识形态和诗学规范角度对译者操纵的研究,本文从认知视角阐释并论证了概念象似性作为译者操纵背后的认知动因,结合1843年美国约翰·泰勒总统致道光帝书信翻译中的操纵现...
关键词:晚清外交翻译 操纵 认知 概念象似性 
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翻译制度化研究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23年第4期8-14,160,共8页詹成 张晗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翻译实践史书写研究”(18BYY019)。
外交翻译活动是建构外交理念、塑造国家形象的重要手段。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作为翻译的高位主体,从政治、外交需求出发,对外交翻译行为进行组织管理,我国外交翻译由此进入制度化过程。本文在国家翻译实践维度下考察规制性、规范性和文...
关键词:新中国 外交翻译 制度化 国家翻译实践 翻译史 
外交翻译中的“战狼”话语陷阱分析与应对——“理直情适”原则的确立被引量:1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23年第2期129-136,144,共9页顾菁 郑元会 
国际媒体常通过翻译歪曲中国外交话语。它们通过认知操作转换中国外交话语的识解方式,引导读者形成“战狼外交”认知框架。我国外交在义利逻辑的影响下时而出现感情色彩强烈的言辞,它们在跨文化语境中极易引起误解,被部分国际媒体利用...
关键词:中国外交话语 外交翻译 国际媒体 战狼外交 跨文化语境 义利逻辑 “理直情适”原则 
秦汉时期我国外交翻译的历史书写被引量:1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23年第2期114-118,共5页李志丹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话语构建、翻译与传播研究”(17ZDA318);河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一带一路’背景下河南省外宣语言能力建设现状及路径研究”(2018GGJS239)。
基于翻译史研究的共识性议题,采用文献分析法、总结提炼法等研究方法,通过挖掘和梳理现有翻译通史、断代史、专门史以及记载秦汉社会万象的古书典籍中涉及的对外交往史料,从外交翻译实践、译官专业化与体系化发展、译员综合素养提升、...
关键词:秦汉时期 外交翻译 特点 趋势 
外交翻译与中国南海形象建构被引量:5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2期33-41,共9页马会峰 杨明星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7ZDA318);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项目(HNSK(QN)18-16);海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Nnky2019-10)。
中国南海形象具有符号建构性,而外交翻译是其中重要的一支建构力量。它不仅能建构出自塑式的中国南海形象,还能建构出交往式的中国南海形象。外交译员通过自塑式建构策略的选择与运用塑造出中国南海形象的“精神家园”,再通过交往式建...
关键词:外交翻译 中国南海形象 建构现状 建构策略 
批评话语分析视角下外交翻译与意识形态互动研究
《快乐阅读》2022年第2期79-81,共3页马金铃 
天津市教委科研计划项目(人文社科)“批评话语分析视角下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话语英译研究”(课题编号:2019SK062)
自2014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强调,中国必须有自己特色的大国外交,我国积极向国际社会传播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并推进这一外交理念的实施,在国际社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关键词:批评话语分析 外交翻译 大国外交 互动研究 意识形态 外交理念 外事工作会议 习近平总书记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