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元会

作品数:16被引量:60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陕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人际意义翻译跨文化建构语气红楼梦更多>>
发文领域:语言文字文学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外语学刊》《上海翻译(中英文)》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全球文明倡议下的中国政治话语翻译:复调的对话与调解被引量:1
《上海翻译》2024年第1期30-36,共7页顾菁 郑元会 
我国政治话语面临跨文化层面的理解和认同问题,常被误认为是“独白式”的话语,甚至被歪曲为“中国中心主义”话语。破解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在全球文明倡议框架下建构“对话式”的中国政治话语,而翻译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译者通过复...
关键词:政治话语 全球文明倡议 复调 调解 斯堪的纳维亚复调语言学 
理雅各跨文化阐释中被异化的中国知识
《外国语文研究》2024年第1期77-89,共13页闫维康 郑元会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总体国家安全观下内蒙古外语教育中的文化安全问题研究”(项目编号:20XYY009);包头市青年创新人才项目“跨文化形象学视域下汉学家理雅各跨语际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023-14)之阶段性研究成果。
本文从汉学主义的视角出发,结合理雅各对孔子“不诚”的指控,深入挖掘其在跨文化阐释实践中生产的被异化的知识的内在逻辑——宗教无意识。受无意识的宗教意识形态影响,理雅各生产的被异化的中国知识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基督教视角...
关键词:汉学主义 理雅各 宗教无意识 异化 
外交翻译中的“战狼”话语陷阱分析与应对——“理直情适”原则的确立被引量:1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23年第2期129-136,144,共9页顾菁 郑元会 
国际媒体常通过翻译歪曲中国外交话语。它们通过认知操作转换中国外交话语的识解方式,引导读者形成“战狼外交”认知框架。我国外交在义利逻辑的影响下时而出现感情色彩强烈的言辞,它们在跨文化语境中极易引起误解,被部分国际媒体利用...
关键词:中国外交话语 外交翻译 国际媒体 战狼外交 跨文化语境 义利逻辑 “理直情适”原则 
墨海书馆译者身份认同研究被引量:2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4期84-91,共8页轩慧芳 郑元会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外文化比较与跨文化交际研究基地”招标项目“系统翻译论视角下新疆旅游景点名称翻译研究”(XJEDU010715C03)。
19世纪中期墨海书馆内以王韬、李善兰、管小异等为代表的华人译者与西方传教士一起,翻译出版了大量的西方宗教及科学书籍,对中西文化交流及中国科技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译学界对他们译者身份研究较少。墨海书馆的成立为传统文人转换...
关键词:墨海书馆 译者身份认同 翻译选材 翻译策略 
中国新诗学观念的历史转型及其辩证关系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22年第4期216-216,共1页郑元会 张帆 
提倡“血和泪文学”口号的郑振铎大力译介泰戈尔“爱和美”为主题的抒情诗,开启了中国文学史上的“泰戈尔热”,并对中国诗学转型产生影响。然而,郑振铎“血和泪”的文学主张与其对泰戈尔“爱和美”的诗歌主题在译者行为中如何融合的问题...
关键词:文学主张 中国文学史 泰戈尔 诗学观念 诗歌主题 郑振铎 历史转型 诗学转型 
中国新诗学观念的历史转型及其辩证关系——郑振铎“血和泪”与“爱和美”的双重书写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3期145-153,共9页郑元会 张帆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哲学核心概念跨语言表述的意义建构研究”(16BZX054)。
提倡“血和泪文学”口号的郑振铎大力译介泰戈尔“爱和美”为主题的抒情诗,开启了中国文学史上的“泰戈尔热”,并对中国诗学转型产生影响。然而,郑振铎“血和泪”的文学主张与其对泰戈尔“爱和美”的诗歌主题在译者行为中如何融合的问题...
关键词:郑振铎 “血和泪的文学” 泰戈尔 人类主义 
论英语小品词的语义特征及翻译策略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5期31-36,共6页李卫清 郑元会 
英语小品词的语义有着自身的特征,分为词汇性语义和工具性语义,而且其语义在汉语中表现为非对应性,针对小品词的语义特征应选择不同的翻译策略,以达到语义的对等和意象图式的跨语言映射。
关键词:小品词 语义 意象 翻译策略 
人际意义的跨文化建构与翻译教学被引量:8
《外语学刊》2009年第2期48-51,共4页郑元会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翻译中人际意义的跨文化建构"(05BYY011)的阶段性成果
作为描述和解释翻译现象的理论概念,人际意义跨文化建构把翻译原则从忠实于原作转移到适宜于实现作者的交际意图和建立跨文化人际关系,从而给基于理论描述的翻译教学带来新的启示。这首先表现在理论教学方面,人际意义跨文化建构为描述...
关键词:人际意义 跨文化建构 翻译教学 
语气系统和人际意义的跨文化建构被引量:22
《外语学刊》2008年第4期80-84,共5页郑元会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翻译中人际意义的跨文化建构”(05BYY011)的阶段性成果
从语言的人际元功能来看,翻译就是在目的语中建构基于作者和目的语读者的人际意义。语气作为实现人际意义的重要手段,为人际功能提供互动意义潜势。本文旨在考察语气能否作为翻译中建构人际意义的重要参数,以及为翻译提供哪些原则。
关键词:语气 人际意义 翻译 
诗歌翻译中人际意义的建构--评莎士比亚第十八首十四行诗的翻译被引量:10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104-107,共4页郑元会 苗兴伟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翻译中人际意义的跨文化建构”(05BYY011)的部分成果
诗歌是翻译中最难的,因为缺乏理论共识,对诗歌翻译的评价也是颇具争议的。本文从语气系统、情态系统和评价系统三方面对一首十四行诗的翻译进行讨论,旨在揭示诗歌翻译中人际意义的建构过程,并对诗歌翻译的批评进行理论上的尝试。
关键词:诗歌翻译 人际意义 语气 情态 评价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