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杂合

作品数:52被引量:162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相关作者:张虎高华余美刘建喜朱贵成更多>>
相关机构:南开大学上海大学山东科技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外语教学与研究》《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芒种(下半月)》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二五”规划课题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从文本旅行到文化杂合——中国文学走向世界读者的译介路径探索被引量:5
《外国语文》2023年第3期117-122,共6页李沐子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现当代文学对外译介与传播的效能、影响与机制研究"(19XWW002)的阶段性成果。
如何通过翻译更好地推动中国文学的传播,是中国文学走向世界读者需要解决的症结性问题。在后殖民主义理论的视阈下,异质文化间的差异在文化的"第三空间"内协商、交流并融合出新,从而生成"非此非彼"又"亦此亦彼"的新生事物,异质文化间的...
关键词:中国文学 译出文学 文化身份 "第三空间" 文化杂合 
《奥斯卡·瓦奥短暂而奇妙的一生》的多重叙事与文化杂合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21年第1期21-25,共5页张晓雯 
2019年度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外语类课题“21世纪美国西语裔小说研究”(19SWC-048);外教社全国高校外语教学科研项目“21世纪美国西语裔小说研究”资助。
朱诺·迪亚斯是美国多米尼加裔代表作家,美国西语裔文学的领军人物,他在小说《奥斯卡·瓦奥短暂而奇妙的一生》中,形象地勾勒出一批身处异乡、在两种文化间艰难寻求身份平等的多米尼加裔群体。文化杂合是小说的显著特征,正文与脚注的互...
关键词:朱诺·迪亚斯 多重叙事 文化杂合 《奥斯卡》 
互文角度下华裔文学回译问题研究
《海外英语》2020年第17期182-183,共2页马赛 
该文基于互文理论,通过对比分析美籍华裔文学《喜福会》的不同中译本,论证了互文理论对于华裔文学回译问题所具有的借鉴意义。从互文观点,如源语与译语的对话、文本的相互联系与补充、互文指涉关系等分析如何在回译过程中更好地解决华...
关键词:互文理论 华裔文学 回译 语言与文化杂合 
帕穆克小说《我的名字叫红》中的文化观
《外国语文》2020年第4期59-64,共6页高华 
青岛市社会科学规划办项目“帕慕克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研究”(QDSKL1601123);山东科技大学公派境外访学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英国作家伍尔夫认为,女人要想真正获得独立,必须有"一间自己的房间"。在帕慕克的小说《我的名字叫红》中,女主人公谢库瑞是一个没有自己"房间"的女性,她一直在努力寻找构建自己的"房间"的可能性,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她却无法与"他者"的"房...
关键词:帕慕克 “房间” 空间 谢库瑞 文化杂合 
《再也不得安宁》中的饮食碰撞与文化杂合被引量:2
《外国语言与文化》2020年第2期25-31,共7页肖开提·开力 卢敏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非洲英语文学史”(19ZDA296)阶段性成果。
《再也不得安宁》是阿契贝写于尼日利亚独立前夕的一部小说,作者在文中多处建构了西、非两种饮食文化的碰撞,从而揭示尼日利亚传统文化逐渐被西方文化所瓦解的现实。小说中的饮食文化书写不仅寄托了阿契贝对于尼日利亚传统文化遭受西方...
关键词:《再也不得安宁》 钦努阿·阿契贝 饮食文化 
华语武侠电影的话语叙事:全球本土化、文化杂合与文化话语建构被引量:5
《东南传播》2020年第3期43-48,共6页张峻晨 
华语武侠电影具有明显的"中国性"(Chineseness),其叙事与传播本质上是中华文化的叙事与传播。进入新世纪,欧美主导的国际影坛上出现了两部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华语武侠电影,即李安的《卧虎藏龙》和张艺谋的《英雄》。本文以全球本土化、文...
关键词:华语武侠电影 全球本土化 文化杂合 文化话语 电影叙事 
传统与现代交汇点的“天使”——从《我的名字叫红》中的谢库瑞看帕慕克的文化观和女性观
《戏剧之家》2020年第4期182-183,共2页高华 
青岛市社科规划办项目“帕慕克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QDSKL1601123。
帕慕克小说《我的名字叫红》中女主人公谢库瑞经历了一个从传统的伊斯兰妇女向现代意义上的新女性转变的过程,这是一个身处东西方文化碰撞中的土耳其作家眼中的“文化杂合”形象,也是一个男性作家心目中被建构的“天使”形象。
关键词:文化观 女性观 “文化杂合”“天使” 
帕慕克“文化杂合观”探析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3期72-77,共6页高华 
青岛市社科规划办项目(QDSKL1601123)
帕慕克的创作一直秉持着“文化杂合”的观点,他试图在东西方文化的夹缝中为身份尴尬的土耳其寻找一条民族文化的出路,但是现实境遇的残酷,又迫使着他一次又一次地书写着“文化冲突”。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帕慕克“文化杂合”的突...
关键词:帕慕克 文化冲突 文化杂合 
《我的名字叫红》中的女性隔离与艾斯特的超越隔离
《广东开放大学学报》2018年第6期49-54,共6页高华 
2016年度青岛市社科规划研究项目"帕慕克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研究"(QDSKL1601123)的阶段性成果
土耳其的奥斯曼帝国时代对女性实行了严格的隔离制度。帕慕克小说《我的名字叫红》中描述了发生在上层贵族妇女身上的"服饰隔离"、"家庭建筑的空间隔离"、"教育隔离"等现象,同时,帕慕克又塑造了一个自由的犹太女商人艾斯特形象。这一形...
关键词:艾斯特 隔离制度 空间 权力 文化杂合 
《后殖民翻译研究反思》
《中国文学年鉴》2018年第1期984-985,共2页王富 郑熙青 
王富的专著《后殖民翻译研究反思》2017年7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为教育部基金青年项目《后殖民翻译研究反思》最终成果。该书选取后殖民翻译理论几个重要的关键词如表征危机、历史转向、翻译策略、文化杂合等为切入点,并通...
关键词:后殖民翻译研究 后殖民翻译理论 文化杂合 表征危机 关键词 翻译策略 切入点 反思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