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体写作

作品数:250被引量:143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周丽丽吴怀仁薛世昌任文波戴红贤更多>>
相关机构:福建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武汉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写作x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东汉“交友论”文体写作论析——以《交际》《绝交论》为例
《写作》2019年第5期50-56,共7页戴红贤 李梅 
交友论的文章写作始于东汉,王符《交际》和朱穆《绝交论》为其卓越代表。王符、朱穆以儒家道德伦理学说审视与批判东汉趋势游利的交际现实,展示了东汉儒士的个性自觉与主体精神。骈体《交际》是东汉经学家散文的正体,其文体特征主要体...
关键词:汉代文学 交友论 《交际》 《绝交论》 文体写作 
写作者的文体意识被引量:1
《写作》2019年第4期13-18,共6页邱华栋 
写作者的文体意识表现为:在处理写作过程中的诸多问题时,充分意识到不同文体之间的差异性,并从某一具体的文体出发,选择适恰的写作方式。诗歌语言的高度浓缩性呈现了人与世间万物相遇的瞬间,在诗歌写作中需要始终保持语言的敏感。小说...
关键词:文体写作 诗歌写作 小说写作 非虚构文学写作 
浅析鲁迅的散文修改艺术及其文体创造意识
《写作》2018年第4期84-88,共5页康蕊蕊 
鲁迅非常注重文章的修改艺术,尽可能使字词表达更精准,语句更通顺流畅,上下文更加连贯,使文章更加具有表现力。此外,鲁迅的散文明显表现出文体创造意识:从文言到白话的转变;个人化的日常生活细节描写;继承汉语写作传统。鲁迅散文的文体...
关键词:鲁迅 散文 修改艺术 文体写作 
人物通讯写作教学法举隅
《写作》2015年第10期21-23,共3页杨建平 
人物通讯是《新闻采访与写作》教学中难度较大的新闻文体之一,也是新闻文体写作的重头戏。当前一些新闻写作教材存在理论深奥、例文较少的弊端,这就要求新闻写作教师整合教材内容,充分利用校园新闻的素材,用实战教学法将采访、写作...
关键词:写作教学法 人物通讯 《新闻采访与写作》 新闻文体 文体写作 存在理论 写作教材 教材内容 
走出华尔街:“DEE”结构在新闻外文体写作中的运用
《写作》2015年第12期34-36,共3页薛世昌 
"DEE"结构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新闻学中,是对一种新闻写作方法的简易指称,因为这种新闻写作法最早也最多地见于美国《华尔街日报》,所以又称"华尔街日报体"。其中的"D",即Describe(描写、描述),指新闻写作从描写(解释),指通过...
关键词:新闻写作 写作法 DEE 写作方法 新闻学 黄手帕 日本电影 议论文写作 讲道理 评价部分 
文体写作教学“文章图样”评析
《写作》2014年第6期3-6,共4页张启浩 彭小明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项目<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写作教学模式研究>(BAA110009)研究成果
在写作整体行为中。文章图样将结构主义与建构主义相结合。开辟了写作领域的新篇章。写作目标系统(知)与写作行为系统(行)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行结构。而文章图样在“知”的系统中,是整个写作理论体系中的逻辑起点,指导着写作实践“...
关键词:写作教学 图样 文章 行为系统 文体 结构主义 建构主义 目标系统 
写作教师课下表现的引领意义被引量:2
《写作》2012年第6期19-21,共3页林超然 
写作课程的实践属性与培养目标决定了写作课堂没有围墙、始终开放和不断延展的特征,决定了写作教师课下表现有着不低于甚至高于课上表现的教学价值。写作教师在课下要用自己出色的实践能力——具体表现为写出上乘文章,最好是能够公开...
关键词:写作教师 意义 实践能力 培养目标 写作课程 教学价值 文体写作 写作理论 
实用文体写作规律探究
《写作》2005年第10期22-24,共3页张红云 肖波 
关于“规律”的含义,《现代汉语词典》中是这样解释的:“事物之间的内在的必然联系。这种联系不断重复出现,在一定条件下经常起作用,并且决定着事物必然向着某种趋向发展。规律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但人们能够...
关键词:实用文体写作 公文 正文部分 写作内容 标准格式 
“模糊性”在传播文体写作中的妙用
《写作》2004年第6期33-34,共2页吴怀仁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思维的“模糊性”来描述自己对事物的认识。如对数值的多寡,使用“庞大、微小、较多、较少”等模糊概念加以描述,对于正确、错误及好恶情感等事物,用诸如“很正确、基本正确、不太正确,有...
关键词:传播文体 模糊性 写作技巧 模糊确定法 模糊倾向法 模糊避讳法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