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审美论

作品数:31被引量:39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杜卫刘锋杰谢慧英赖大仁舒红霞更多>>
相关机构:苏州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集美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学习与探索》《中国文化研究》《文史哲》《文艺理论与批评》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童心说”之重估——与“良知说”“性灵说”“赤子说”相比较
《文艺争鸣》2024年第8期82-93,共12页刘锋杰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文以载道’观的发生、嬗变与当代价值研究”(项目编号:18AZ W001)的阶段性成果。
“童心说”获得无数青睐,各类文论史都对它赞美有加。我提出重估,不是否定它的革命性意义,是想更清晰地界定它的来源、内涵、边界与实际的接受情况,从而明白“童心说”作为抒情思想的独特意义。并在心学脉络中研究它与“良知说”“性灵...
关键词:童心说 性灵说 文论史 独特意义 文学审美论 非审美 主体观念 明中叶 
文学审美论观念嬗变:从现代性延展到当代性建构被引量:3
《文艺理论研究》2023年第1期115-125,共11页赖大仁 郭楠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近40年文学理论问题论争研究与文献整理”[项目编号:19AZW002];国家社科基金重大专项“新时代中国特色文艺理论基本问题研究”[项目编号:18VXK007]阶段性成果。
我国文学审美论的现代性建构及其延展体现了审美现代性精神,其主要特点和意义在于:使文学摆脱依附性而争取独立自主性,重视文学审美特质和艺术规律性,将文艺审美与情感表现有机融合,形成审美情感论或审美人生论。新时期以来,文学审美论...
关键词:文学审美论 观念嬗变 现代性延展 当代性建构 
当代文学价值论观念嬗变与话语建构
《中国文学批评》2022年第4期90-97,189,共9页赖大仁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近40年文学理论问题论争研究与文献整理”(19AZW002)阶段性成果。
文学价值论是一种现代文学理论观念与话语,在中国文论现代转型中形成和建立,并在现当代文学和文论变革发展中不断实现理论观念嬗变与话语建构。文学社会作用论在现当代文论中长期占主导地位,新时期以来文学价值论走向多维度变革拓展,主...
关键词:文学价值论 文学社会作用论 文学审美论 文化研究 
文学审美视域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新探——评《文学审美论》
《语文建设》2021年第1期I0005-I0005,共1页钟芳勤 
《文学审美论》以文学作品鉴赏为切入点,辨析、界定了文学作品在创作、阅读过程中的审美概念,深入研究了文学的审美体验与审美能力的内在联系,探索文学阅读、写作中的审美心理规律以及如何运用多种理论解读文本意义。该书涵盖了作者多...
关键词:阶段性成果 语文课堂教学 解读文本 文学作品鉴赏 审美概念 审美体验 审美能力 审美心理 
“如画”批评的审美本质及其理论意义被引量:1
《天府新论》2020年第6期122-127,共6页付骁 
西华大学引进人才项目“文学具有审美性的理论依据研究”(编号:W202241)的结题成果。
“如画”是中国文学批评的一个重要术语,如画的诗句再现的对象是趋于静止的风景,读者想象中的形象诉诸直觉,没有象征含义,也不涉逻辑,决定了“如画”批评的审美本质。批评家用“如画”评点诗句意味着强调画意之美,从而淡化了以意义和联...
关键词:如画 审美批评 文学审美论 
文学审美论的确立与新时代审美批评的重建被引量:1
《求索》2019年第3期166-172,共7页詹艾斌 
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招标项目"20世纪80年代文学批评生态研究"(项目编号:JD17069);江西省社科基金项目"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文学批评的创新发展"(项目编号:16WX04)
作为改革开放以来的一种重要的批评理论与观念,审美批评与改革开放之初确立的文学审美论相伴而生。其时,审美批评是一种主流的文学批评倾向,在根本意义上说,它更表现为一种主流的文学批评观念,并在具体的批评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自身独特...
关键词:改革开放以来 审美批评 文学审美论 新时代 文学批评观 
新时期以来文学审美论的多元建构与中国现代文论的建设被引量:3
《文学评论》2018年第6期156-165,共10页谢慧英 
新时期以来,文学审美论成为文论建设的主要流派之一,并形成了多元共生的发展态势,其主要形态有审美反映论、审美形式论、审美意识形态论和审美超越论等。90年代后,语言论转向在中国发生,后现代主义思潮在中国蔚成主流;新世纪以来,文化...
关键词:审美反映论 审美形式论 审美意识形态论 审美超越论 
“诗史说”:钱锺书的“弃”与王国维的“续”被引量:3
《社会科学辑刊》2018年第1期173-182,共10页刘锋杰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3BZW002)
钱锺书的"区别即本质"执于区别而乏于联系,难免偏向一隅,此述五点以供讨论:其一,"诗史"概念只是文学与历史关系的一种独特概括,并非用来说明文学没有审美规律。其二,如果没有认识到文学形式在文学之所以是文学的规定中具有决定作用,只把...
关键词:钱锺书 王国维 “诗史说” 文学审美论 
“形象思维”在八十年代的拓展与终结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7年第5期15-19,共5页赵学存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文学政治学的历史形态与当代创新研究"(13BZW002)的阶段性成果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文学的基本观念由文学工具论向文学审美论转变,对形象思维讨论的拓展有力地促成了文学审美论的发生,之后关于文学特性的讨论便由审美论承担,形象思维的讨论完成其理论使命,走向终结。
关键词:形象思维 文学工具论 文学审美论 拓展 终结 
论八十年代文学审美论的发生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5期93-96,共4页赵学存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3BZW002)
在学界开始反思文学审美论的当下,发掘文学审美论在1970年代末至1980年代初起步时的几个代表性的起点,分析这些起点对整个八十年代文学审美论的影响,对洞察、反思文学审美论具有特殊意义。这几个起点是《为文艺正名》一文的发表,"文学表...
关键词:八十年代 文学审美论 为文艺正名 文学自身特性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