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文帝改革

作品数:145被引量:109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张金龙郝松枝孔毅赵野春岳雪莲更多>>
相关机构:陕西师范大学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北京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关于人教版初中“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教学思考
《中学教育科研》2024年第4期11-13,20,共4页谢遵议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继春秋战国后又一次民族交融的高峰,北魏孝文帝改革则顺应了民族大交融的趋势,促进了北方民族交融的进程。然而,北魏在孝文帝死后仅仅30余年便迅速分崩离析,分裂为东魏和西魏,后者又分别被北齐和北周取代。...
关键词:孝文帝 改革 汉化 融合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筑牢新时期国家安全防线——河北师范大学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实践
《平安校园》2024年第10期12-15,共4页狐若辰 
“我们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秦汉雄风、大唐气象、康乾盛世,是各民族共同铸就的辉煌历史;胡服骑射、北魏孝文帝改革、唐蕃会盟,是各民族共有的佳话。”9月24日上午,河北师范大学铸牢中华民...
关键词:唐蕃会盟 康乾盛世 胡服骑射 大唐气象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北魏孝文帝改革 安全防线 新时期国家 
《大宋故河南郡君元氏墓志铭并序》
《青少年书法(青年版)》2024年第6期34-41,共8页
《大宋故河南郡君元氏墓志铭并序》系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张先生之旧藏,现藏千唐志斋博物馆,志长57厘米,宽55厘米,保存完好。承奉郎前守擅州卫南县令宋白撰,方命刊石。墓主元氏,先祖为北魏拓跋氏。北魏孝文帝改革把姓氏拓跋改为元,改名...
关键词:千唐志斋 大宋 元宏 墓志铭 墓主 北魏孝文帝改革 拓跋氏 郡君 
北魏孝文帝改革
《创新作文(小学5-6年级)》2024年第6期32-33,共2页洋洋兔 
原文魏主以平城地寒,六月雨雪,风沙常起,将迁都洛阳;恐群臣不从,乃议大举伐齐,欲以胁众。北魏孝文帝因为平城(今山西大同)气候寒冷,六月还在下雪,而且常刮风沙,所以计划把都城迁到洛阳;但他又担心文武百官不听从,于是提议大规模进攻南齐...
关键词:迁都洛阳 平城 北魏孝文帝 山西大同 风沙 都城 
中国古代的改革、变法运动
《中学政史地(初中适用)》2024年第5期36-41,共6页袁凤英 
改革(或变法)是指统治者运用国家政治力量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全部或部分环节的变革与调整,以适应新形势下统治的需要。我国古代先后出现过许多对历史发展具有推动作用的著名改革(或变法)。有文字记载以来,令我们印象深刻的改革(...
关键词:变法运动 王安石变法 商鞅变法 北魏孝文帝改革 文字记载 适应新形势 生产关系 上层建筑 
北魏孝文帝构建门阀制新论被引量:1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2期146-156,共11页薛海波 
北魏宗室鲜卑勋贵执政力退化,是促使孝文帝迁都构建门阀制的核心因素。定姓族是北魏皇帝和宗王、八姓勋贵主导,以巩固其政治社会地位为核心,以在官僚体系中处于主体地位的八姓和其他鲜卑勋贵、汉人士族为主要实施对象,自上而下对统治集...
关键词:孝文帝改革 宗室 勋贵 门阀 军人 
史证思维下的高中历史学习策略初探——以北魏孝文帝改革为例被引量:2
《教学考试》2023年第38期36-38,共3页朱惠文 
历史是过去的现实,是曾经存在过的社会现象。历史思维就是学会从历史的眼光出发,观察、分析历史现象,其核心是史证思维。史证思维不是简单地分析史料、得出结论,而是学生基于史料建构时空景域、官感世界和问题环境,培养观察、想象、分...
关键词:中外历史 政权更迭 三国两晋南北朝 民族交融 现实生活 史证 子目 高中历史学习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潮起与潮落
《七彩语文》2023年第7期47-50,共4页李点 
公元四世纪初,短暂统一的西晋王朝在内乱与外敌入侵的夹击下走向崩溃。在此后的一百余年中,中原大地上各族政权如走马灯般登场又谢幕,是为“五胡十六国”。最终,蛰伏于代北的拓跋鲜卑携朔方之气南下,扫平群雄,统一北方。新生的北魏政权...
关键词:北魏孝文帝 
北魏“军用”问题刍议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1期71-76,共6页魏雪涛 李德山 
“军用”问题是南北朝史学的传统问题,北魏“军用”研究的核心是揭示北魏军事物资的供给、补给对国家社会形成了何种影响。在平城时期,尚未摆脱部落国家形态的北魏,其“军用”呈现出义务性和原始性,“军用”以调役和抄掠形式促进了国家...
关键词:平城 军用 孝文帝改革 
多民族文化融合下的云冈飞天造像风格探究——以云冈石窟第二期为例被引量:2
《大众文艺(学术版)》2022年第22期55-57,共3页李湘颖 
“飞天”作为佛教石窟艺术中最为生动活泼的形象,伴随着佛教的传播由印度沿着丝绸之路向东飞向了中国。北魏云冈石窟的“飞天”是中西文化交流和民族文化融合之下孕育而成结晶。孝文帝汉化改革推行下的云冈第二期“飞天”更是处于佛教...
关键词:飞天 云冈石窟 北魏 孝文帝改革 造像风格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