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化认知模型

作品数:136被引量:629H指数:1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相关作者:张明杰李勇忠杨偃成张双学焦丽更多>>
相关机构:陕西理工大学西南大学吉林大学四川外语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沁园春·长沙》理想化认知模型架构新诠
《外国语》2024年第6期45-54,共10页杨文地 何杨文婷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下儒家经典英译的普世价值和多维传播研究”(20BYY037)。
毛泽东诗词已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文艺研究一大分支,但对其研究在“何以为诗”探索方面尚显不足。本文延续认知诗学研究脉络,重新诠释毛泽东诗词代表作《沁园春·长沙》理想化认知模型(ICM)各要素:命题结构、意象图式、隐喻和转喻结构,聚...
关键词:《沁园春·长沙》 理想化认知模型 命题模型 
中央文献翻译的转喻认知路径研究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24年第5期144-154,F0003,共12页宫宇航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政治文献中的文化隐喻翻译研究”(项目编号:23BYY116);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委托项目“习近平话语中文化隐喻翻译与传播研究”(项目编号:TJWYZDWT1901-03)的阶段性成果。
本文基于转喻的认知观,分析了转喻机制在中央文献翻译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研究发现,转喻与源语的生成、解读及译文的构建密切相关。根据不同的理想化认知模型,转喻生成关系所涉及的两种概念构型,即“整体理想化认知模型和组成部分之间的...
关键词:中央文献翻译 转喻 认知 理想化认知模型 邻接 
南阳方言隐喻义建构的多维性及文化意义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4年第28期20-24,共5页岑俊毫 
河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认知语言学视阈下南阳方言隐喻义建构的多维性及文化意义研究”(项目编号:2024-ZDJH-701)的研究成果。
该文以概念隐喻理论与“人类身体—环境”元互动理想化认知模型为理论基础,以南阳方言中与“人”有关的概念隐喻为例,从施为互动隐喻义、交互主观隐喻义及主观隐喻义三个维度阐释了南阳方言隐喻义建构的多维性及其文化意义,并剖析了其...
关键词:南阳方言 概念隐喻理论 概念隐喻义 文化 “人类身体—环境”元互动理想化认知模型 多维度 
基于理想化认知模型的临床护士对核心能力认知的质性研究被引量:1
《护理学杂志》2024年第10期72-76,共5页唐心怡 冯志仙 陈翔 沈鸣雁 董迪 
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计划项目(2020KY242)。
目的探究临床护士对核心能力的认知及认知过程对核心能力发展的影响,为促进临床护士主动促进核心能力自我发展提供参考。方法基于理想化认知模型及研究目的,通过文献检索结合专家小组讨论拟订提纲,采用描述性质性研究,按照目的抽样法选...
关键词:临床护士 核心能力 理想化认知模型 认知 岗位胜任力 职业素养 质性研究 
甲骨文字构造的认知转喻理据及其折射出的哲学理念被引量:2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3年第29期31-34,共4页焦丽 孟昕 
河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甲骨文形意关系的认知理据研究”(项目批准号:2023-ZDJH-719)。
认知语言学的转喻理论是指同一个概念域或理想化认知模型中整体和部分及部分和部分之间的映射关系。转喻是人类认知思维的基本方式之一,也是语言形式的内在理据。作为汉字最早形态的甲骨文在构字上具有典型的转喻特征,体现了华夏先民的...
关键词:认知转喻 理想化认知模型 甲骨文 构字理据 形意关系 哲学理念 
“微X”构式的认知模型分析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4期108-116,共9页王晓庆 
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一般项目——“微X”构式的认知研究(2021-ZDJH-165)。
本文以理想化认知模型为理论基础,采用统计学习的方法探索分析“微X”构式的认知模型。语料分析发现:(1)“微X”构式的概念结构受到“微”ICM和社会性固有文化模式[+以微成多,+集微成义]多重概念变量的共同驱动,形成合成性认知模型,表征...
关键词:理想化认知模型(ICM) 原型效应 "微X"构式 统计学习 
理想化认知模型下的语用模糊理解机制被引量:2
《当代外语研究》2023年第3期131-140,共10页康响英 欧丽萍 罗奕 
2022年度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语用模糊理解与移情机制研究”(编号22YBA257)的阶段性成果。
学界基于认知语言学理论的语用模糊理解机制尚局限在关联理论、顺应理论与空间复合理论之中,新意不足,且已有研究多倾向于从说话人角度展开。本文从听话人视角探讨语用模糊理解机制,并提出理想化认知模型对该机制具有较强的阐释力。在...
关键词:语用模糊 理解机制 理想化认知模型 原型效应 
基于理想化认知模型王维田园诗歌的语篇连贯认知研究被引量:1
《皖西学院学报》2023年第1期117-121,共5页范敏 赵生学 徐善文 
2021年度安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重点项目(SK2021A0722);2017年度安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SK2017A0633);2021年安徽省高等学校质量工程教学研究一般项目(2021jyxm0918)。
现有针对诗歌的研究大多侧重于文学、美学等视角,较少涉及其语篇衔接与连贯方面。从认知诗学角度出发,基于理想化认知模型理论,围绕命题结构原则,意象图式结构原则,隐喻映射原则和转喻映射原则,从微观角度对王维山水田园诗歌的连贯性进...
关键词:王维 田园诗歌 理想化认知模型 语篇连贯 认知 
理想化认知模型中的“疯女人”被引量:1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23年第1期80-90,共11页郭焕平 陈爱敏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世纪美国都市戏剧与都市精神研究”(17BWW091);山西省社科联项目“2021年度山西省高校外语教学与研究专项课题”(SXSKL2021SX0084);山西省教育厅2022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创新项目“混合式教学模式下《英语视听说》课程思政实践与探索”(J20221139)。
理想化认知模型由乔治·莱考夫(George Lakoff)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是指在特定文化背景中说话人对某领域中的经验和知识所做出的抽象的、统一的、理想化的理解,根据建构原则通常可分为命题结构模型、隐喻映射模型、转喻映射模型和意象...
关键词:理想化认知模型 《简·爱》 伯莎·梅森 
听觉叙事创新认知研究
《外国语言文学评论》2023年第1期42-55,共14页王馥芳 
本文主要基于认知语言学理论探讨如何通过创新常识性听觉叙事理想化认知模型(ICM)来实现听觉叙事创新。基于对听觉叙事的一般认知,我们构建了一个有关听觉叙事的常识性ICM,其包括十个认知模型(CM):理论立场、媒介、范畴化、理据、前景/...
关键词:听觉叙事 理想化认知模型(ICM) 认知模型(CM) 再框架化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