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化

作品数:926被引量:1653H指数:1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吴秀明程光炜陈晓明颜水生张立群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文艺研究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历史化”文本解读与肯定性的重建——洪子诚《我的阅读史》《读作品记》的探索和启示被引量:3
《文艺研究》2024年第2期154-164,共11页陈培浩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现代汉诗的整体性研究”(批准号:20&ZD284)成果。
打通从“文本”到“历史”的通道,是洪子诚《我的阅读史》《读作品记》等著作的重要指向。洪子诚的“历史化”文本解读融合接受美学方法,成为由个体阅读经验勘探时代、历史情感结构的重要探索。它促使我们反思外部研究/内部研究的区分装...
关键词:阅读史 文本解读 肯定性 情感结构 洪子诚 文学史研究 外部研究 当代思想 
谢冕《在新的崛起面前》的“历史化”考察
《文艺研究》2022年第11期87-98,共12页李扬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新诗潮’散佚文献整理与研究”(批准号:19AZW016);四川大学学派培育项目成果。
谢冕的《在新的崛起面前》一文最早公开使用“崛起”一词描述新诗潮的历史地位,但这一文本至今尚未被充分“历史化”。通过追溯其如何脱胎于《新诗的进步》一文以及手稿的改动痕迹,可以发现谢冕将新诗潮现象转化为更大的思想文化命题的...
关键词:青年诗人 新诗现代化 美学概念 新启蒙主义 先锋性 新诗潮 朦胧诗 精神属性 
继天立极的暮歌:中国神话主义小说的现当代流变被引量:4
《文艺研究》2022年第6期77-91,共15页谭佳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神话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和当代神话学的体系建构”(批准号:18ZDA268)成果。
现代以来的神话主义小说注重文化启蒙和传统反思,批判战争和独裁统治;当代初期阶段的神话重述强调阶级性和人民性;新时期以来的神话重述,融入作者对生命欲望、历史叙事和现代性文明的反思;当下网络文学中的神话重述则在好莱坞编剧模式...
关键词:神话重述 文化启蒙 新时期以来 网络文学 历史叙事 去历史化 文本意义 神话主义 
发掘吴道子——兼谈唐代绘画的“作者”被引量:4
《文艺研究》2022年第4期123-135,F0003,共14页巫鸿 
2014年开始的“从考古新发现重新思考中国山水画的起源与早期发展”项目。
在苏轼看来,吴道子完成了三代至唐的绘画技术的积累,是“能者述焉”;王维则开创了唐代之后更具“精神性”的文人画先声,是“知者创物”。在宋代之后新构建的以文人画为中心的绘画史中,吴道子逐渐地被“去历史化”,由于没有真迹存世,使...
关键词:吴道子 唐代绘画 山水画 真迹 去历史化 文人画 精神性 新构建 
空间、景观与身份认同的非历史化--评两本城市文学研究著作被引量:2
《文艺研究》2020年第10期150-160,共11页张屏瑾 
近年来,关于城市文学与文化的研究日益增多,出现了一些研究范式转换下的成果,这些成果既包含对城市文明所表征的历史道路的评价,也表现出新的美学标准和研究方法的生成。然而,城市文学与文化研究在繁荣的同时.也渐渐积累了一些矛盾和问...
关键词:主体认同 非历史化 个体形象 身份认同 历史化倾向 美学标准 本质化 整体结构 
批评与史料如何互动被引量:6
《文艺研究》2017年第12期5-13,共9页吴秀明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当代文学研究的‘历史化’及其主要路径与方法"(批准号:15AZW009)成果
当代文学批评尽管相当复杂,但从宽泛的意义上讲,它与文献、史料支撑着理论思维,并由之组成一个"正三角"关系;而从批评与史料的角度来考察,这里存在看似矛盾,实则难以切割的互动关系。这一互动不仅具有内在逻辑与学理依据,而且也有经验...
关键词:当代文学批评 史料 历史化 学理依据 内在逻辑 艺术逻辑 历史逻辑 研究者 
文学、文学批评及文本可读性的历史指数被引量:8
《文艺研究》2016年第8期31-36,共6页西格丽德.威格尔 薛原 
在研究文学批评和最新文学理论的过程中,张江提出“强制阐释论”,借此他批评当代西方学界诠释文学的普遍方法,即以理论的前置立场裁定文学文本的批评。张江将其视为“西方文学批评”的一个“基本特征”。为了支持这一论点,他引用并批驳...
关键词:文学批评 文本批评 张江 学者理论 文学评论家 创作动机 文本主题 中国文学 文学作品 历史化 
历史的野兽:《老生》论被引量:1
《文艺研究》2015年第12期23-30,共8页徐刚 
贾平凹的长篇小说《老生》清晰呈现出历史重建与重述20世纪中国的努力。小说以多文本的"去历史化"方式,将革命编年史还原成民间野史般的流言蜚语和传说逸闻。小说在呈现历史别样意义的同时,也暴露出诸多问题。其历史叙述试图通过逃离革...
关键词:小说写作 贾平凹小说 历史化 唱师 新历史小说 历史叙述 历史主体 革命史 游荡者 杨庆祥 
新移民小说“历史化”的诸种方法
《文艺研究》2014年第10期33-42,共10页申霞艳 
教育部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文化消费主义与中国当代文学转型研究(1992-2011)"(批准号:12YJC751065)最终成果
近几年,新移民小说在国内引人瞩目,部分作品被知名导演改编成影视作品,进入大众的视野。哈金的《南京安魂曲》,严歌苓的《金陵十三钗》、《陆犯焉识》,张翎的《阵痛》、《金山》、《唐山大地震》,薛忆沩的《通往天堂的最后一段道路》、...
关键词:新移民小说 哈金 严歌苓 张翎 薛忆沩 
去历史化的大叙事——20世纪90年代以来“精神中国”的文学建构被引量:11
《文艺研究》2012年第2期15-25,共11页陈晓明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百年中国文学与当代文化建设研究"(10&ZD098)阶段性成果
"文革"后的中国社会发生深刻的变革,虽然大的社会框架并未改变,但内在价值体系一直处于剧烈的变动中。当代中国文学一直在为时代深刻变革提供精神和价值的依据。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文学被称为"边缘化"的时代,社会现实被描述为精神空洞...
关键词:20世纪90年代以来 精神价值 中国社会 文学建构 历史化 当代中国文学 叙事 价值体系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