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

作品数:1850被引量:425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吴在庆魏峨孙大军胡可先彭笑远更多>>
相关机构:陕西师范大学厦门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安徽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人才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学科=语言文字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动态对等理论下许渊冲唐诗英译研究——以杜牧《清明》为例被引量:1
《今古文创》2022年第39期110-113,共4页高玥 
近年来,随着各种诗词类综艺节目的涌现和推广,唐诗越来越多地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也有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希望通过唐诗来了解中国。因此,唐诗英译成了近些年来的研究热点。作为中国诗歌翻译大家的许渊冲先生在唐诗英译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
关键词:尤金·奈达 动态对等 许渊冲 唐诗 《清明》 
文化空缺视角下杜牧古诗《秋夕》中意象的俄译策略分析
《汉字文化》2022年第18期122-123,共2页周末 张艳娟 
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异语写作’的涉华档案史料之‘无本回译’——以俄文档案汉译为例”(编号:L21BYY022)的研究成果
翻译中国文学作品是传播中国文化的最好途径之一,但翻译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文化空缺的现象,这就要求译者要用最合适的翻译方法、最贴切的语言向异语文化读者讲好中国故事。本文将从文化空缺的角度出发,分析《秋夕》中意象的翻译策略。
关键词:文化空缺 意象 《秋夕》 俄译策略 
地方文化的译介与形象感知--以杜牧池州诗歌英译为例被引量:1
《黄山学院学报》2021年第4期95-100,共6页刘胜 
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SK2016A0640);安徽省高校优秀青年支持计划项目(gxyqZD2016366);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项目(SK2019A0725)。
地方文化对外译介需要立足地方特色,使地方文化在内涵上不断丰富。以杜牧池州诗歌翻译为例,在历史风俗、语言特色等方面进行译介分析,努力挖掘、传承地方文化,灵活采用翻译策略提升地方文化软实力,为促进地方文化的译介提供参照。
关键词:池州 形象感知 地方文化 译介 
接受美学视角下杜牧《秋夕》的四种英译文评析
《大众文艺(学术版)》2021年第12期111-112,共2页朱梦伟 
诗歌作为一种文化载体,饱含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体验与精神寄托。但是,因为诗歌受到音、形、意的限制,诗歌翻译往往遇到许多不确定性。接受美学给诗歌翻译带来了新的角度,它明确了读者是翻译的中心,译作要符合读者的审美期待。同时译者在...
关键词:接受美学 《秋夕》 主体性 
刍议杜牧《清明》语词英译的隐喻叙事
《蚌埠学院学报》2021年第1期84-89,共6页刘胜 
安徽省社科规划青年项目(gxyqZD2016366);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SK2016A0640);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项目(SK2019A0725)。
隐喻翻译与叙事作为中诗英译中诗歌英译的重要特点,在语言替换中,常常存在着译本叙事意义表达的差异,从而引起不同的文化解读。拟从《清明》的6种译文中的语词翻译入手,分析翻译中隐喻叙事的策略与表现方式,充分认识隐喻翻译叙事内涵,...
关键词:隐喻 叙事 语义关联 内涵对应 
杜牧《清明》的三种英译文对比分析被引量:1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9年第2期110-113,共4页李丛立 
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教改项目:新时期"一带一路"背景下翻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ZLGC2017035);广东高校省级重点平台和重大科研项目:服务于粤西地区经济发展的项目融入式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2016GXJK229)
翻译的两个基本步骤是理解与表达。同一原文却有众多不同译文,首先是因为不同译者对原文的理解不同,所以经过语言转换产生不同译文;其次,即使对原文的理解相同,不同译者的译语表达也可能不同,从而产生译文不同。译者的理解与表达的角度...
关键词:理解 表达 对比分析 清明 
翻译伦理视域下杜牧《清明》英译本中文化词的翻译——基于《说文解字》的阐释被引量:3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年第2期1-5,共5页李丛立 贺岩 
广东高校省级重点平台和重大科研项目"服务于粤西地区经济发展的项目融入式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2016GXJK229);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教改项目"新时期‘一带一路’背景下翻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ZLGC2017035)
任何翻译活动都是建立在对原文正确理解的基础之上,并在一定的翻译伦理指导下进行翻译的。本文结合《说文解字》中的字词训释来理解杜牧《清明》一诗中的文化词,即"清明""酒家""牧童"和"杏花村"等,并借鉴翻译伦理的相关理论对比分析其...
关键词:翻译伦理 文化词 清明 说文解字 
从象似性角度对杜牧诗歌译文的分析
《海外英语》2017年第21期208-209,共2页陈实 
象似性的发展为诗歌的可译性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象似性普遍存在于语言的形式与内容之间,诗歌这一特殊文学体裁更能展示象似性的存在。文章以杜牧的诗歌英译为材料,分析象似性原则在英译文中的体现与作用,象似性凸显形式在诗词翻译中...
关键词:象似性 杜牧 翻译 
杜牧《清明》英译本用词与表达方式对比
《语文建设》2017年第6Z期42-43,共2页王玉静 
意境是中国古诗词一个独有的审美角度,具有典型的民族色彩,它既是中国古诗词创作的中心,也是中国古典诗歌的审美标准。诗歌塑造的意境在一定的语言下传递出模糊美,给读者带来无穷的想象和启发。然而,东西方文化背景的不同,使各种蕴含的...
关键词:英译本 中国古诗词 杜牧 《清明》 
概念功能视角下的诗歌英译对比研究——以杜牧的《秋夕》为例被引量:1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6年第5期156-157,共2页张书惠 刘红强 
以功能语法的概念功能为理论框架,以杜牧的《秋夕》为范本,对该诗的原文及其四种英译文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分析,旨在探讨诗歌英译与功能语法的关系,概念功能的及物性系统是如何在诗歌原诗和英译文中得以体现的,以及及物性的各个过程在表...
关键词:功能语法 概念功能 秋夕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