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茶品质

作品数:274被引量:1067H指数:1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相关作者:倪德江余志陈玉琼周天山叶飞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安徽农业大学湖南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蚕桑茶叶通讯x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摊放时间对绿茶品质的影响被引量:4
《蚕桑茶叶通讯》2020年第3期13-16,共4页吴咏芳 
通过单因素分析法和梯度试验法分析茶鲜叶不同摊放时间对绿茶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成品茶含水量受鲜叶含水量的影响,并成正比例关系。采摘鲜叶后摊放时间6h为加工制作成茶的最佳时间。
关键词:摊放时间 赣茶2号 理化性质 
不同杀青方式对婺源绿茶品质的影响被引量:6
《蚕桑茶叶通讯》2018年第1期18-21,共4页吴咏芳 谢关华 俞素琴 童忠飞 刘彩霞 李洪波 
江西省茶叶产业技术体系赣东北站综合实验推广站十三五计划(编号:JXARS-02-08C)
以赣茶2号为原料,采用相同的萎凋技术对鲜叶进行处理,分别采用微波、蒸汽、锅炒及沸水四种杀青方式对萎凋叶进行杀青,制作成婺源绿茶,并对成茶进行感官密码审评和常规理化指标检测。结论表明:微波杀青的茶样色泽翠绿稍深,汤色嫩绿清澈明...
关键词:婺源绿茶 杀青方式 品质 
江西省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工作总结
《蚕桑茶叶通讯》2016年第1期35-37,共3页杨普香 
江西省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建设试点于2014年初启动,两年来,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下,经过全体岗位专家和综合试验推广站的共同努力,在良种与繁育、土壤与肥培、机械与加工、病虫害防治、茶产业经济等环节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工作,采集了大...
关键词:产业技术体系 技术体系建设 推广站 综合试验 茶产业发展 茶园建设 工作总结 茶树种质资源 绿茶品质 有机茶生产 
乌龙茶品种试制扁形绿茶品质比较试验被引量:2
《蚕桑茶叶通讯》2011年第5期20-21,共2页李传忠 高士伟 叶飞 王雪萍 王红娟 郑鹏程 龚自明 
乌龙茶以它独特的品种香气深受消费者喜爱。哪怕是相同的加工工艺,茶叶品种不同做出的乌龙茶香气也有差别。为此笔者从湖北省农科院果茶研究所乌龙茶品种对比试验园中选择乌龙茶品种10个,以2个绿茶品种为对照做扁形茶,感官审评外形...
关键词:绿茶品种 绿茶品质 扁形茶 比较试验 湖北省农科院 试制 乌龙茶 加工工艺 
浅谈如何提高夏秋名优绿茶品质被引量:1
《蚕桑茶叶通讯》2010年第2期28-29,共2页张进华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的转变,名优绿茶越来越受消费者的欢迎。众所周知,春茶质量最优,它的滋味浓醇鲜爽,香气高雅而持久,而夏秋季节气温高、日照强,从而造成茶多酚类物质含量较高,氨基酸含量偏低,制成的绿茶苦涩味...
关键词:绿茶品质 夏秋季节 酚类物质含量 名优绿茶 茶叶品种 生产加工 氨基酸含量 消费观念 
一种快速客观的绿茶品质鉴定方法
《蚕桑茶叶通讯》2010年第2期34-34,共1页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快速客观的绿茶品质鉴定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1)将冲泡时间为5分钟,茶水比为1g:50ml的茶汤滤液与蒸馏水进行红绿色度差分析,
关键词:鉴定方法 绿茶品质 冲泡时间 绿色度 蒸馏水 茶水比 茶汤 
浅谈环境对绿茶品质的影响被引量:5
《蚕桑茶叶通讯》2003年第4期33-34,共2页黎小萍 陈华玲 
关键词:环境条件 绿茶 品质 影响因素 茶园土壤 水分 
提高手工绿茶品质优化工艺研究报告被引量:1
《蚕桑茶叶通讯》1992年第2期1-8,共8页杨紫兑 陈宜 戴志坚 
本研究针对手工绿茶加工的关键工艺及参数,进行了综合对比试验,从原料品种、杀青温度、投叶量、揉捻坯摊放、炒干温度及投坯量等工艺设置了多种处理,通过理化测试,感观审评及正交试验分析,得出手工制作绿茶(名特茶,毛尖型)主要加工工艺...
关键词:手工绿茶 最佳化 工艺 茶叶加工 
蒸热杀青对绿茶品质的影响及其应用被引量:3
《蚕桑茶叶通讯》1992年第2期19-20,22,共3页赵和涛 
绿茶杀青主要作用是通过高温作用,破坏鲜叶中酶的活性,制止酶促氧化,适当促进鲜叶中一些化学变化。除去青草气,改变叶绿素组织,使之形成绿色、绿汤。蒸热杀青即将鲜叶放在杀青机内进行“闷杀”,通过蒸热作用迅速破坏酶的活性,防止“红...
关键词:绿茶 品质 蒸热杀青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