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荀

作品数:257被引量:264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相关作者:梁涛杨海文曲爱香祁丽华白燕妮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大学曲阜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山东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山东省软科学研究计划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董仲舒对孟荀人性论的继承与发展
《镇江高专学报》2025年第1期71-76,共6页王军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19YJA720014);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2021SJZDA080)。
董仲舒在批判性善论、修正性恶论的基础上,调和孟荀而形成了性善恶混论,也就是性善情恶论,这是对孟荀的继承。继承之外,董仲舒还背离了孟荀人性平等的主张,认为性分三品,并将目光聚焦于中人之性,而中人之性乃善恶混。恶源自性或情,去恶...
关键词:董仲舒 人性论 性善恶混论 性三品论 
子路之勇再探——基于孔孟荀勇德思想的视角
《晋中学院学报》2024年第6期32-37,共6页冯前林 赵宇 
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傅山子学思想及其时代价值研究”(2021YJ069)阶段性成果。
子路好勇的个性是儒家一直以来的共识,《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评价其“为人果烈而刚直”。这位热衷于“问强”的孔门弟子最终死于卫国内乱,惨遭醢刑,然素喜品评人物的孔子却未对弟子的舍生取义之举做出评价。孔孟荀视野中的勇德须...
关键词:子路 勇德    
孟荀人性论比较再思考
《湖北社会科学》2024年第12期161-167,共7页姚铮 
孟子和荀子在人性论上的差异是明显的。在人性的界定与来源上,孟子以“四端之心”来界定人性,并认为“四端之心”来源于天赋;荀子以人的自然属性和原始欲望来界定人性,人性之善需要后天的习得和文化的陶冶。孟子的性善论发展了孔子的“...
关键词:人性论 性善 性恶 异同 
血气与道义:孟荀对“勇”的文本疏解与意义阐释
《人文杂志》2024年第6期64-72,共9页干春松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经典诠释学基本文献整理与基本问题研究”(21&ZD055)。
儒家有复杂的伦理道德谱系,而“勇”由“三达德”到孟子、荀子对勇的“限制性”肯定,是儒家伦理观念最值得关注的议题之一。孔子和孟子注重勇的情绪因素与理性判断的结合,并强调正义目标对勇的认定的重要性。而荀子则从勇的社会效果来...
关键词:浩然之气  不动心 孟子 荀子 
出土文献视域下的《左传》成书时间新论
《人文杂志》2024年第6期97-109,共13页刘全志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出土文献与战国时期春秋史书写研究”(23BZW040);北京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先秦两汉时期孔子文献的形成与衍生研究”(19WXC013)。
对于《左传》成书的时间,当代学者往往根据《左传》载录的预言加以判定,即通过预言的应验与否来判断《左传》成书时间的上下限。“预言解证法”具有明显的局限性,由此得出的时间段也让人难以信服,而上博简、清华简等出土文献所呈现的宏...
关键词:出土文献 战国 春秋史 《左传》 孟荀 
孟荀“人禽之辨”之异——兼论孟荀崇舜、尊禹之别
《枣庄学院学报》2024年第3期56-62,共7页宋立林 杨清扬 
山东省社科规划重大委托项目“世界古典文明比较研究”(项目编号:23AWTJ17)阶段性成果。
人禽之辨自孔子起便已经成为先秦儒家的重要课题,而孟子、荀子对此都进行了深刻的讨论。孟子以德性的内在于人,对人进行标识,对人与禽兽进行区分;荀子则认为人能通过礼义之“分”在三个层面的实践最终实现“义”,完成人与禽兽的区分。...
关键词:孟子 荀子 人禽之辨 圣王 
会通孟荀的儒学典范:罗献修《荀子讲义》探析
《临沂大学学报》2024年第3期26-33,共8页陈传照 
罗献修是中国近代著名儒家学者,曾任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中山大学经学教授,著有《尚书大义述》《周礼学》《荀子讲义》等。其《荀子讲义》认为,荀子言“性恶”或系误会,孟荀并非截然相对。其主要观点有四:1.六艺之传赖以不绝者,荀子...
关键词:会通孟荀 罗献修 《荀子讲义》 荀子 性恶 传经 礼学 
孟荀兼容说
《走进孔子(中英文)》2024年第3期1-4,共4页宋志明 
在两军对战的视域中,荀子被捧到九天之上,让他坐上“唯物主义”的宝座;孟子则被贬到九天之下,冠以“唯心主义”的恶赐。荀、孟被组成“对子”,让其永远处于尖锐的对立状态,非得拼个你死我活。在讲究“两个结合”的新语境中,这种孟荀对...
关键词:儒家思想 对立状态 对立论 新语境 杰出贡献 先秦儒家 兼容 孟荀 
从心论、圣凡论到治国模式的确立——孟荀政治哲学建构理路之比较
《中州学刊》2024年第6期110-117,共8页李友广 
身处周秦之变的时代潮流,诸子多以思考救世良方为要务。就儒家中的孟荀而言,心论是各自建构政治哲学的理论基石,而对心的不同理解与认知,直接影响了他们在圣凡论与治国模式建构上的不同理路及特征。孟子认为,人人皆具道德本心,强调心的...
关键词:心论 圣凡论 仁政教化 礼法并用 
孟荀合论——先秦儒学新解
《孔子研究》2024年第3期43-49,157,158,共9页宋志明 
孟子和荀子之间的第一点共识:都以孔子的学说为出发点。出于对人合群体性的关切,孟子展开了理想主义的仁学;荀子展开了现实主义的礼学。第二点共识:都以圣人为价值终极目标。孟子立足于性善论,主张超凡入圣;荀子立足于人性有善有恶论,...
关键词:孔子 孟子 荀子 先秦儒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