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环

作品数:685被引量:597H指数:1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肖宏儒蒋林胡志超吴峰陈有庆更多>>
相关机构:东南大学浙江大学广东工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当代修辞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从回环性对言到句法性递系——论松紧两类句末重现现象的语法和修辞被引量:1
《当代修辞学》2024年第4期32-47,共16页刘探宙 李心雨 
中国社会科学院首批“培远”计划;中国社会科学院学科建设“登峰战略”计划(项目编号:DF2023YS08)资助;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1YB0034、23&ZD314)。
汉语有松紧两种句末重现现象将语法和修辞紧密联系在一起:紧式回环性对言,取自成对的言辞,经过相邻、相同项的合并,形成主观的情态性重置递系式,以宣泄情绪、表达态度为目的,这种回环是一种向内的封闭回环,隐喻了封闭性;而松式回环性对...
关键词:回环 对言 递系 情态性重置 重申性再现 
从回环到交错——积极修辞的嬗变被引量:2
《当代修辞学》2021年第6期86-95,共10页张宝 吴春相 
2020年上海市“超级博士后”激励计划(资助编号:2020368)的资助。
从回环走向交错是积极修辞的一种嬗变形式,交错比之回环失去了相同元素逆序排列的基本特征,但"回环往复"这个本质的修辞张力却从未失去。这种嬗变生发于回环辞格从严而宽的演化传统,获益于汉语的形态类型特征,落实于反同质、反辩证与反...
关键词:回环 交错 积极修辞 辞格演变 动态观测 
回环的表达作用被引量:3
《当代修辞学》1997年第5期26-27,共2页傅定华 
回环是古往今来人们所乐于运用的一种修辞手法。关于它的作用,张弓先生曾概括为:“抒情的回环式,使人感到情深无限;论理的回环式,使人容易理解事物的辩证规律;叙景的回环式,使人容易体会景物间的联系,景和情的融合”。随着市场经济的拓...
关键词:表达作用 修辞手法 环式 白发苍苍 再构成 解事 万家乐 辩证规律 反义词 战术 
回环的连用及换用
《当代修辞学》1995年第4期27-28,共2页盛书刚 
回环是以异语、换位为基本条件的辞格。所谓异语,指回环须有A、B两个不同词语;所谓换位,指回环须有1、2两个语言片断,在两个片断中,A、B次序不同,换了位置。回环的格式具有系统性。回环的总系统格式可以抽象为下面的符号: A181 B2A2 这...
关键词:具体形态 回环格 异语 总系统 语言内容 否定词语 语言片断 丰富性 子系统 宾语 
“互喻”初探被引量:2
《当代修辞学》1993年第4期22-23,共2页邹润榕 
互喻就是指在紧连的两个比喻句中,第一个比喻句先用喻体比喻本体,第二个比喻句再用本体比喻喻体的互相设喻形式。有些修辞学论著中称之为回旋式比喻或回环式比喻或环喻。
关键词:互喻 比喻句 修辞学 本体 喻体 设喻 回环 
“三字回环”浅谈
《当代修辞学》1992年第3期33-34,共2页许家仲 
笔者近读陶行知先生《新旧时代的学生》一文,该文开门见山地写道: 旧时代之学生之生长过程有三个阶段:一是读死书;二是死读书;三是读书死。新时代之学生也离不了书,所不同的,他是:用活书;活用书;用书活。
关键词:回环 生长过程 学生 陶行知 读书 活用 
回环始于《内经》被引量:1
《当代修辞学》1991年第4期45-45,共1页班兆贤 
回环,也叫回文或迥文,是运用词序回环往复的语句,表现几种事物或情理的相互关系的修辞方法。回环的产生,一般认为起源于晋代或南北朝时期,其实这种修辞力法,早在《内经》中就被广泛地运用了。例如:
关键词:回环往复 《内经》 修辞方法 南北朝时期 回文 
匀称回环之美——谈《独白》的语言特色
《当代修辞学》1991年第1期31-32,共2页袁本良 
散文同诗歌一样具有双重的美学特质,不仅有意象的美,还应该有形式的美。《独白》这篇散文,正因为具有一种匀称回环的形式美感,读来令人浃齿留津。匀称,主要表现为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这便是闻一多先生新格律诗理论中所说的“建筑美”。...
关键词:《独白》 匀称 语言特色 回环 新格律诗理论 统计结果 美学特质 形式美感 
说“回环”
《当代修辞学》1982年第1期14-15,共2页陆稼祥 
回环是用回环往复的语句形式构成的一种修辞方式、它利用词序颠倒反复的排列,给人一种回环往复的情趣;它可以表现事物相互关联的辩证关系,也适用于抒发相互依恋的绵密情意。回环辞格起源甚早。在古代农谚中早已出现,如"人靠地长,地靠人...
关键词:回环式 谓语 辩证关系 泽东 相互关联 辞格 词组 短语 主语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