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性

作品数:3129被引量:4819H指数:19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方立天朱康有赵法生杨泽波张晚林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大学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世界宗教研究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中庸》的儒教解读——以经学天人论与理学心性论为参照被引量:1
《世界宗教研究》2022年第6期11-19,共9页陈明 
儒教的成立除开功能考察描述,还需对其内部神学系统给出交代说明,因此,对“孔教之本”《中庸》的阐释无疑变得十分重要和关键。文章认为《中庸》是从属于《易传》的天人之学系统,以“天命之谓性”为前提,以“慎独”为起点,以“致中和”...
关键词:儒教 中庸 心性之学 天人之学 
《天方性理》的心性论及其思想来源——兼论伊儒会通
《世界宗教研究》2021年第3期152-165,共14页王希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伊儒会通思想研究”(20&ZD261);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理论苏菲学思想体系研究”(17BZJ058)的阶段性成果。
回儒代表人物刘智的《天方性理》,被认为是中国伊斯兰哲学的巅峰之作。其中的心性论非常具有特色,其思想来源广泛,理论背景深厚,是伊斯兰思想传统和中国哲学传统会通融合的产物,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理论意义。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关键词:  天方性理 苏菲主义 伊儒会通 
净明道孝道感应心性观辨析被引量:1
《世界宗教研究》2020年第3期95-101,共7页黄永锋 李刚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编号:20720171033)成果。
净明道依据天人感应原理,认为孝道感应意味着人心与天心的契合。心性论视域下的孝道感应,由“元气”贯通人心与天道,并藉此而作用于天地。元气因人心“内营”而引发,孝道感应的关键转向人的主体性。净明道以“天心”印证“人心”所产生...
关键词:净明道  感应 心性 天心 
盛唐士人的道德自觉与禅传播的关系
《世界宗教研究》2017年第5期82-93,共12页季爱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唐代两京禅的社会史"(16BZS040)成果
在唐前期选官中央集权的背景下,都城与地方都缺乏对于士人品行的制度性约束。居住或流寓两京地区的士人相互交游、切磋,视通经学、励名行为仕宦之途,形成道德自觉风气。盛唐时期,禅慧之交成为士人间的一种交往方式。他们经由禅修、相互...
关键词:唐代两京 士人 道德意识 禅的传播 心性观念 
《太平经》“善-美”思想刍议被引量:1
《世界宗教研究》2016年第2期93-99,共7页张丽霞 
《太平经》认为人的善恶行为是由人的主观意志所决定的,源于行为主体善或恶的本性,所以《太平经》一再强调心性美、行为美的修养是修仙学道的重要内容与内在要求。而"守一"之法是修养崇高人品人格美的重要途径,强调通过修炼"守一"之法,...
关键词:太平经 善一美 心性 守一 承负 
太古真人郝大通及盘山派的全真内丹心性学
《世界宗教研究》2014年第6期81-89,共9页章伟文 
2011年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道教易学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准号为:11BZX039
郝大通、盘山派一系全真内丹心性理论之特色在于明体以达用,其以"重玄向上"为宗,通过明心见性,直探虚无道体;以"无为清净"为功夫,通过降心离尘、除情去欲,得本来真心、真性呈现;以"法相应感"为应物,在日用常行中体昧道性之恒常,故应物...
关键词:郝大通 盘山派 全真 内丹心性理论 
论藕益智旭的儒佛会通思想
《世界宗教研究》2013年第3期47-52,共6页习细平 
藕益智旭是晚明时期的四大高僧之一,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智旭的佛学思想体现出明显的圆融各家各派特色,对佛教与儒学的会通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一是心性论的会通,对儒学心性论中的许多范畴和命题都作了佛学化的诠释;二是修养...
关键词:智旭 儒释会通 心性论 
佛教生态德性论研究被引量:5
《世界宗教研究》2012年第2期33-41,共9页陈红兵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佛教与生态文明建设” ( 10BZJ008);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 “佛教生态思想研究”( 08JA720018) 的相关研究成果
佛教生态哲学的德性论研究是当前佛教生态思想研究的重要趋势,其本身包含多方面内容。心性论是佛教生态德性论的人性论基础,佛教心性染净说对于克服建立在物欲基础上的现代自然主义人性论具有借鉴意义,佛教心性智慧说则能为生态智慧提...
关键词:佛教 生态哲学 德性论 心性论 生态环境 美德 
试论王重阳的“全真”思想被引量:6
《世界宗教研究》2008年第2期60-70,共11页熊铁基 
王重阳创立道教全真派,在他的思想中,"全真"二字是何含义?综合对其诗、词之考察,他主要是想全三教之真、全老庄之真和全心性之真。三方面的具体分析告诉我们,他这种回归老、庄的思想,在道教发展史上具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王重阳 全真思想 老庄 心性 
论熊十力对佛教唯识学的批评被引量:4
《世界宗教研究》2007年第2期40-50,共11页郭齐勇 
熊十力《新唯识论》与唯识学者争论的第一个枢纽是关于“性体”之“性觉”与“性寂”的问题。在心性本净的理解上,唯识学主张自性涅槃,强调离染转依和修行工夫。熊十力抓住佛教唯识学的“性空”“寂静”做文章,以儒家的立场,强调“心性...
关键词:熊十力 唯识学 新唯识论 心性本体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