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劳结合

作品数:230被引量:601H指数:1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刘世峰顾建军孙振东孙振东刘圣兰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数字化“教劳结合”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何以”与“何为”
《思想战线》2025年第1期32-41,共10页郝婧智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研究”阶段性成果(22&ZD006)。
科学技术作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的连接点,也是现代生产力的内涵要素,使“教劳结合”与现代生产力在逻辑上具有互动的可能性。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时代主题下,“教劳结合”内容、形式的数字化转型涵盖了更广范围的劳动对象、应用着更高技术...
关键词:“教劳结合” 新质生产力 数字化 科学技术 
克鲁普斯卡娅劳动教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25年第1期120-129,共10页陈瑶 王康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21YJA880005);云南师范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一般项目(YJSJJ23-B23)。
克鲁普斯卡娅基于对苏联社会的深刻反思以及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创新,提出培养经济社会的建设者,读书学校必然转变为劳动学校;培养未来的生产工作者,劳动与综合技术教育相统一;培养集体主义活动者,科学的集体劳动是必要手段等核心观...
关键词:克鲁普斯卡娅 劳动教育 教育思想 共产主义 教劳结合 
马克思“教劳结合”思想的中国化时代化诠释
《中国军转民》2025年第1期180-182,共3页郑旭 
“教劳结合”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和中国共产党所坚持和实践的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基本原则,其主导价值取向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推进,“教劳结合”的概念也被赋予了一系列新的理解与发展。这些涵义既...
关键词:马克思 教劳结合 人的全面发展 
高校课程思政实施:打开“传知”与“育人”理论症结
《中国高等教育》2024年第21期60-64,共5页王淑娉 查亮亮 
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目前,高校课程思政在实施过程中,涌现出了一系列可迁移性经验,但也出现了“牵强附会”“越粗代厄”“和尚念经”等倾向。通过解析现状的深层逻辑误区,研究从辩证统一而非...
关键词:课程思政 立德树人 教劳结合 具身德育 
劳动性惩戒实施的现实偏误与理性回归
《教育理论与实践》2024年第28期25-32,共8页左云丽 焦江丽 
随着劳动教育的推广,劳动作为一种惩戒方式受到部分教师质疑,认为其违背了劳动教育的初衷。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教师实施劳动性惩戒存在劳动性惩戒内涵理解的自洽性缺失、使用限度不明、教劳结合空场的现实偏误。在遵循主体认知与行动支...
关键词:劳动性惩戒 劳动性惩戒观 惩戒限度 教劳结合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马克思恩格斯经典论述的基本特征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4期36-46,共11页张应强 唐宇聪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新时代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重大理论与实践研究”(21JZD05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马克思和恩格斯基于科学社会主义思想和理论,做出了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系列经典论述。这些经典论述具有五个方面的基本特征:一是立足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主要讨论工人的劳动问题;二是针对特定群体,主要讨论工人阶级及其子...
关键词:党的教育方针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马克思恩格斯教劳结合思想 全面发展教育 
论开展全方位劳动教育的必要性被引量:2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24年第4期77-83,共7页王伟 寇瀛丹 
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基地“教育、科技与人才一体统筹下乡村教育发展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研究”[XJK23AJD027]。
基于劳动课程的实践属性、人类心理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基本逻辑,学校应坚持“体力劳动为主的劳动教育”这一论断,存在将实践等同于体力劳动、片面地用心理学的逻辑来确证劳动教育内容、将劳动的价值等同于体力劳动的价值等误区。劳动教育...
关键词:劳动教育 体力劳动 教劳结合 全方位劳动教育 
革命根据地“教劳结合”的历史出场、实践进程与价值旨归
《教育科学》2024年第3期45-51,共7页石玉 石鸥 
2023年度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重点项目“东北革命根据地教科书的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L23ADJ004)。
在救亡图存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为理论指导,于革命根据地将教育与劳动联系起来,创建了真正属于工农劳苦群众的教育,走出了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中国化的第一步。革命根据地“教劳结合”的实践探索历经三个发展阶段...
关键词:中国革命根据地 “教劳结合” 历史出场 实践进程 价值旨归 
劳动形态的数字化变革及教劳结合的再认识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4年第6期72-82,共11页类成阳 
随着劳动教育进入党的教育方针并取得与德智体美“四育”同等的地位,教劳结合这一带有鲜亮中国底色的教育原则在新时代焕发新生机,迎来了助推新变革的契机。劳动形态的数字化变革使劳动泛化,非物质和非生产劳动逐渐凸显;使劳动融合化,...
关键词:劳动形态 数字化变革 教劳结合 
劳动教育、教劳结合与人的全面发展
《高等教育研究》2024年第3期24-32,共9页马凤岐 
劳动教育、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都是新中国教育政策的重要内容,两者密切相关但涵义不同。劳动教育强调以参加体力劳动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是有针对性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是我国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更丰富的内涵。劳动教育是实...
关键词:劳动 劳动教育 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 人的全面发展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