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通感

作品数:193被引量:300H指数:9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相关作者:李河成尤西林卢春红王峰曹婧更多>>
相关机构:陕西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山东大学复旦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博士后科研启动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审美共通感与图画公共性——以民国时期美育思想与画学实践的互释为中心的考察
《美术》2025年第2期62-69,共8页吴昱苇 
中国文联部级重点课题《中国沉浸式艺术发展现状与趋势研究》(项目批准号:ZGWLBJKT20240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现代美育思想的萌芽与画学实践的“图像转向”发生在同一历史时段,民国图画的公共性诉求因“救亡图存”的公共政治自觉和感性互通的现代审美理想而得到深入理解,与之相应的,写实性、民俗性、战斗性的绘画探索则可以被视为美学意识的视...
关键词:美育思想 视觉文化 审美共通感 启蒙 现代性 
审美共通感·审美乌托邦·审美共同体:当代美学的三个向度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24年第4期81-88,共8页漆飞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暨优秀博士论文出版项目“审美共同体问题研究——以当代批判理论为中心的考察”(23FYB044)。
审美共通感、审美乌托邦与审美共同体构成当代美学的三个向度。康德在先验哲学领域以“共通感”概念思考审美鉴赏判断如何可能及其普遍有效性的问题,共通感作为感觉的普遍可传达性构成了审美判断的前提,并由此形成主观普遍性的重要机制...
关键词:审美共通感 审美乌托邦 审美共同体 当代美学 
先验共通感与可穿戴艺术的关系分析
《纺织报告》2024年第11期126-128,共3页蔡畅 
先验共通感和可穿戴艺术看似两个独立的领域,前者源自康德的哲学体系,后者则是现代设计和科技的产物。但当深入探究两者之间的联系时,会发现它们在理念和实践上有诸多交集。可穿戴艺术研究的是表象背后隐性的知识、艺术家创作时所用的...
关键词:可穿戴艺术 先验共通感 审美 情感表达 
康德关于审美普遍性的双重证明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11期150-159,共10页彭保林 戴茂堂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22&ZD043)。
康德批判哲学体系把证明人的认识、道德和审美何以具有普遍性作为根本旨趣。其中,康德为了证明审美普遍性,一方面在看不见的人的审美心理体验上探寻审美普遍有效的先天条件,康德找到了共通感;另一方面又在看得见的人的审美经验事实里寻...
关键词:康德 审美 普遍性 共通感 艺术 
共通感视域下剧场沉浸式体验引发的情感共鸣探究——以“只有河南·戏剧幻城”为例
《艺术科技》2024年第16期182-184,共3页周小艺 陈芳 
目的: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科技的不断更迭,人工智能技术广泛应用于文化领域,由此衍生出的虚实结合的沉浸式文化体验,正悄然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促使人们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模式发生极大改变...
关键词:共通感 剧场 沉浸式体验 情感共鸣 “只有河南·戏剧幻城” 
仁、虚拟影像、共通感:近代中国的宇宙媒介与政治哲学
《电影艺术》2024年第4期19-26,共8页唐宏峰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点石斋画报》新材料与新问题研究”(批准号:18YJC760075)阶段性成果;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招标项目“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艺术理论发展研究”(批准号:22ZD04)阶段性成果。
近代中国存在着一种融合传统儒家佛学、西方科学技术、现代视觉媒介的独特世界观-见——宇宙媒介。仁、气、以太、图像、电影、虚拟影像等,构成了一种齐物、通人、统合世界的媒介力,支撑着大同、平等的政治想象,成为康有为、谭嗣同等维...
关键词:宇宙媒介 虚拟影像 全景画 以太 大同 
“共通感”——亚里士多德感知学说的轴心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24年第7期1-5,共5页朱耀平 
亚里士多德共通感理论认为,眼、耳、鼻、舌、身五种不同的类型并不意味着这五种感觉能力是相互独立的,实际上是人或其他动物“统一的感知能力”的不同分支,虽然各自发挥着不能相互替代的作用,但它们有着相同的根基——“统一的感知能力...
关键词:亚里士多德 共通感 内感知 
文化共通感:沉浸式文化消费体验中的超越式感受与创造性理解被引量:5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3期30-39,共10页张铮 刘晨旭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新型数字文化消费对Z世代生活方式的影响研究”(22BH156)。
在文化与科技融合的背景下,虚实结合的沉浸式文化体验正值蓬勃发展期。在“共通感”等审美哲学理论的统摄下,适用于呈现沉浸式文化体验中消费者感受机制的新概念——“文化共通感”能更好地阐释文化消费者的感受和理解方式。“文化共通...
关键词:文化共通感 沉浸 文化体验 文化消费 
何以理解:国际理解教育的认知原点及实践路向
《中国教育学刊》2024年第5期54-59,共6页吴梅红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国共产党形象全球传播与认同研究”(项目编号:21&ZD314)阶段性研究成果。
重回“理解”这一认知与实践的原点,从理解的本质和规律出发,从文化的表层结构转向文化的深层结构,是对国际理解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的重要拓展,也是重构国际理解教育之必要性的现实逻辑。文化是国际理解的中心,也是国际理解教育的情境,通...
关键词:国际理解 文化结构 视域融合 共通感 人类命运共同体 
政治学研究中的叙事正义及其话语张力
《东南学术》2024年第2期123-134,共12页张园园 
叙事研究法是国内政治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传统西方验证式研究通过量化、案例验证的方法强调用数据、逻辑和实践过程回应理论,这种方法论揭示了实践中政治学研究基本范式,但容易忽略个体真实的生命历程,肢解原本完整的故事。政治学...
关键词:政治学方法论 叙事 共通感共识 叙事政治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