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动量词

作品数:25被引量:49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相关作者:曲建华金桂桃南北田鑫唐莹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师范大学吉林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呼伦贝尔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常熟理工学院学报》《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魅力中国》《淮南师范学院学报》更多>>
相关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汉语动量词“番”的语义演变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2期77-81,94,共6页向琼 
202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身份建构视域下《澳门日报》新闻语言的嬗变研究”(批准号:22YJA740022)之阶段性成果。
动量词“番”经历了从“客观计量次数”向“表主观情态义”的演变。在演变过程中“番”与基数词“一”组合是计数功能弱化的一个标志,也是现代汉语中表主观大量义的“番”产生的源头。“番”在不同文体的作用下形成了独特的语义特征和...
关键词:动量词  语义演变 计数量词 
日本学习者汉语动量词习得及认知教学策略研究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4期66-73,共8页葛锴桢 
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9CYY023);河南省新文科研究改革与实践项目(2021JGLX053)。
基于语料分析,研究发现日本学习者使用汉语专用动量词时存在使用频率不均衡的特点:以“次”为主,“下”次之,其他动量词使用较少。偏误类型与偏误原因形成对应,即母语知识负迁移导致错序与语用偏误,目的语知识过度泛化简化导致误加、遗...
关键词:动量词 日本学习者 习得 认知 教学策略 
汉语“动量词”之加的夫语法视角研究被引量:5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8年第1期30-38,共9页何伟 薛杰 
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英汉语功能句法分析之计算机模式研究"(16YYB015);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研究项目"汉外对比及外语学习者语言研究"(16JJD740002)
文章从系统功能语言学加的夫语法视角对汉语小句中位于动词后面的动量词进行了研究,旨在揭示此类动量词所表达的各种意义及其相应的句法功能。基于"形式体现意义,意义为中心"的语言描述原则,指出"数词+动量词"或者与小句内的动词一起表...
关键词:动量词 加的夫语法 语义功能 句法成分 
汉语动量词重叠式习得研究
《汉语国际教育研究》2017年第1期63-76,共14页马洪海 岑仁秀 
通过调查问卷,考察高级汉语学习者汉语动量词重叠式的习得情况。研究表明:教学大纲和教材中均存在动量词重叠式分布不平衡现象;高级汉语学习者对动量词重叠式的辨识度不高,对动量词重叠式的理解与运用存在较大差异;语义提示对动量词重...
关键词:动量词重叠式 汉语习得 
中亚留学生汉语动量词习得研究
《海外华文教育动态》2017年第9期99-101,共3页
作者:王晓燕学位级别:博士指导老师:刘富华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学位授予年份:2014年内容简介:本文借鉴国内外有关动量词习得的研究成果,以第二语言习得相关理论、
关键词:中亚留学生 汉语动量词 习得研究 
汉语动量词教学探析——以“笔、声、转”等为例被引量:1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1期111-114,共4页田鑫 
动量词是汉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动量词数量较多,构成复杂,再加之很多动量词用法多变,因此,也成为汉语教学的难点。本文将以分别以"笔、声、转"等为例,对动量词的演化及使用进行分析,以期对汉语量词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动量词 本义 关联度 汉语教学 
也说汉语动量词的产生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第6期53-56,共4页南北 
厦门理工学院社会科学研究项目(YSK11013R)
汉语之所以产生动量词,是汉语由弱分析性语言逐步向强分析性语言演变的结果。动量词是在先秦时期的"动+名+(数+X名量)"这一格式中孕育并产生的,到了汉代,"动+名+(数+X)"这个句子形式没有变,但在类推的作用下,其中的"数+X"所表达的语义...
关键词:汉语 动量词 产生 
汉语动量词与动词的选择组合关系
《卷宗》2014年第8期401-402,共2页刘秀英 
汉语的量词研究在汉语研究中至关重要,意义重大,动量词作为量词的一个次类一直没有名量词那么受关注,故对动量词的研究有待深化,本文主要探讨了动量词与动词的选择组合关系,分别分析了通用动量词、借用动量词和自主动量词与动词的...
关键词:动量词 动词 选择组合 
汉语动量词的语义来源——从“行走”到“频次”被引量:1
《厦门理工学院学报》2014年第2期64-68,共5页南北 
厦门理工学院社会科学研究项目(YSK11013R)
从语义角度看,汉语的大多数动量词都源于"行走"义动词。汉语动量词的形成大多经历了"行走"到"频次"的转化过程,而这个转化过程大致经历了"功能扩展"和"代入"两个阶段,"转喻"则是促使"行走"义动词演变为动量词的直接原因。
关键词:动量词 语义来源 “行走”义动词 频次 
中亚留学生汉语动量词使用情况调查分析被引量:1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2年第5期63-66,共4页闫丽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普通高校重点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亚汉语国际教育研究中心"阶段性研究成果
文章在自然语料搜集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对中亚留学生汉语动量词的习得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通过考察发现中亚留学生使用的汉语动量词有"次、遍、回、趟、顿",其中"次"的使用频率最高。文章认为在教学中要加强语言对比分析及对比教学;...
关键词:中亚留学生 动量词 调查分析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