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衡

作品数:717被引量:674H指数:10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沈卫威马建高潘水萍王雪明赵建永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20世纪初中国的西方古典哲学诠释:《学衡》中的《尼各马可伦理学》汉译研究
《中国翻译》2025年第1期40-47,190,共9页姜筠 
20世纪初的西学汉译规模巨大、影响深远,其中许多汉译文献有待深入研究。《尼各马可伦理学》汉译是《学衡》译者在译介西方学术方面的杰出成就之一。本文借助诠释学的视角,将这一翻译活动视为20世纪初中国学者与古希腊哲学思想之间的对...
关键词:《尼各马可伦理学》 《学衡》 经典诠释 中西对话 
为“派”立“谱”与再估《学衡》——由沈卫威《学衡派年谱长编》出发
《鲁迅研究月刊》2025年第1期93-100,共8页闫凯 
沈卫威的《学衡派年谱长编》是国内学衡派研究的最新成果,也是作者深耕该领域的集大成之作,在体例、方法、内容三个方面展现了作者的学术创新。从体例上看,《长编》为“派”立“谱”,通过“派”与“谱”之间的张力,容纳了更加丰富的历...
关键词:《学衡派年谱长编》 沈卫威 学衡派 
《学衡》与“新文化派”的缠斗被引量:1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6期178-197,共20页桑兵 
《学衡》诸将向新文化派炮火全开之时,新文化运动的高潮已过,而且以胡适为代表的《新青年》诸人,对新文化运动的取向并不认同,行动上也比较疏离,很少正面回应《学衡》的挑衅。从《学衡》前的各自为战,到《学衡》的正面进攻,再到《学衡...
关键词:《学衡》 新文化运动 吴宓 《新青年》 
“以理制欲”还是“以礼制欲”?——白璧德思想在中国的译介与跨文化认同
《中国文化研究》2024年第4期172-180,共9页耿小龙 
2021年度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学衡派”翻译现代性研究(2021SJA0519)的阶段性成果。
关于吴宓以儒家思想的核心概念对译、置换白璧德人文主义关键词的问题,一直是学界讨论的焦点。本文从吴宓翻译白璧德人文主义“内在制约”(inner check)等概念时出现的前后不一致入手,利用大量一手资料,由翻译现象深入到文化转换的历史...
关键词:“以理制欲” “学衡派” 白璧德“人文主义” 跨文化认同 
五四时期学衡派对文化现代化的探索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24年第6期100-107,共8页刘志亮 
中国式现代化来之不易,文化现代化是五四时期探讨的核心命题。学衡派作为新一代保守型现代知识分子,以新文化运动的同路人和制衡者在20世纪20年代异军突起。在西方白璧德新人文主义的指导下,学衡派期望以“昌明国粹、融化新知”激活中...
关键词:五四时期 学衡派 文化现代化 文化自信 
王国维的文化用心与翻译策略:《书辜氏汤生英译〈中庸〉后》的撰作与重刊
《国际儒学(中英文)》2024年第4期87-104,199,共19页刘清 王刚 
王国维年少之作《书辜氏汤生英译〈中庸〉后》,对辜鸿铭的《中庸》英译作了负面评价。其“文化用心”在于,学术不应为时势所裹挟,而应有独立的价值及理路,“翻译策略”则主要强调忠实和历史主义的态度。随着王国维与辜鸿铭在“文化用心...
关键词:王国维 辜鸿铭 《中庸》 文化用心 翻译策略 《学衡》 
论王爱红亦截句
《当代教育》2024年第4期181-183,共3页呼岩鸾 
周作人1923年出版《自己的园地》一书,收文艺批评多篇。著名文学史家阿英(1900—1977年。钱杏邨,左联领导人之一,鲁迅的战友)评为:“确立了中国新文艺批评的础石,同时也横扫了当时文坛上反动势力的‘学衡派’的封建思想”。周作人的文...
关键词:钱杏邨 中国新文艺 学衡派 周作人 阿英 文艺批评 文学史家 诗歌观 
身份的认同、疏离与融合:南高学派与学衡派关系新探--兼论南高学派概念内涵的演变
《东岳论丛》2024年第11期63-74,共12页张亚栋 颜克成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0世纪的历史学和历史学家”(项目编号:19ZDA235);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抗战时期中国民族史编纂与民族国家建构研究”(项目编号:18XZS002);云南省“兴滇英才支持计划青年人才专项”(项目编号:YNWR-QNBJ-2019-298)阶段性成果。
针对南高学派与学衡派关系研究,应避免后见之明的弊端,从谱系化建构过程入手,可以发现二者在获取新文化派对立面的身份属性后,关系一直处于动态的变化中。《学衡》后期,南高学派不满吴宓强烈的控制欲和《学衡》经营不善的状态,与学衡派...
关键词:南高学派 学衡派 柳诒徵 吴宓 
西化的保守言说:学衡派关于家庭、文化与国家的思考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5期73-86,共14页赵妍杰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近代中国家庭建设的思想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2BZS102)。
新文化人塑造了疏离于传统、强调理性的启蒙式自我认同,并呼唤新的生活方式,向往美国式的一夫一妻小家庭。当新青年奔向恋爱结婚的时代新潮时,也有一些西化的知识分子持相反的论调。以学衡派为代表的知识分子批评家庭革命者对西方(特别...
关键词:家庭革命 中国文化 道德 留学生 
《学衡》与《新青年》诗学观念的参差对话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4期37-45,共9页马建高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学衡》与《新青年》文学观念比较研究”(23FZWB069)。
《学衡》内在诗学观念的贯通,具有隐伏的本体论与方法论层面的潜在脉络。由文学自身的思考出发,强调诗文差异与内在格律,是《学衡》诗学观念的本体论建构;而作诗的具体实践,先学文而学诗,由摹仿而创造,“以新材料入旧格律”,此三者构成...
关键词:《学衡》 《新青年》 诗学观念 参差对话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