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社会》课

作品数:587被引量:225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张华陈光全林育洪陶沁徐群英更多>>
相关机构:扬州大学福建建瓯市第二小学宜都市教学研究室内蒙古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考试周刊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浅谈在《品德与社会》课中如何渗透法制教育被引量:1
《考试周刊》2017年第95期10-10,共1页陈光飞 
从小培养学生法律意识,进行法律素质培养,不仅可以预防和减少学生违法犯罪,更重要的是能促使他们养成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好习惯,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如何在课堂上渗透法制教育,是我们思想品德教师值得探讨的课题。为此在教学中笔者...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教学 渗透 法制教育 
先思而后行——《品德与社会》课程中培养学生思辨能力方式列举
《考试周刊》2015年第70期177-178,共2页莫娇 
随着年龄渐长,孩子思考的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十二册的品德教材不可能囊括孩子遇到的所有成长难题,因此,教给孩子思考问题的方式尤为重要。这要求在品德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在教学活动中,根据教学内容,可以通过一些活动,培...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 思辨能力 培养方式 
让《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不再“假”“大”“空”
《考试周刊》2015年第47期138-138,共1页高东军 
品德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师生共同提高认识,从思想上重视《品德与社会》课的学习。结合学生实际,让道德教...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 德育教育 落到实处 
例析如何上好小学《品德与社会》课
《考试周刊》2015年第50期142-142,共1页周成华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是一门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课程。可以充分利用活动课,让学生亲临其境,感悟品德的内涵和魅力,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小学《品德与社会》 教学实践 教学策略 
《品德与社会》课中体验性教学初探——《科学技术的喜与忧》案例与分析
《考试周刊》2015年第40期127-128,共2页陈开平 
《科学技术的喜与忧》一课,让学生在感知科技的飞速发展之余,加深对科技与人们生活密不可分的关系的理解。教学中执教者要重视贴近生活,以情境创设为切入点,把学生引入科技世界,以丰富的活动形式,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拥有课堂上的话语权,...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 主动体验 自主学习 活动化 
如何提高《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效率
《考试周刊》2015年第18期127-128,共2页韩少珠 
教师应针对《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出现的单一化、填鸭式等问题进行分析、总结,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教学改革措施,如通过创设趣味影音环境、联系日常生活例子和案例分析指导措施等改善性教学方法以提高课程教学效率。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 教学效果 案例分析 
浅论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创新教学被引量:2
《考试周刊》2014年第89期120-120,共1页左雪琴 
《品德与社会》课程以“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为总目标,是实施小学德育的重要途径,对培养学生从小具...
关键词:农村小学 《品德与社会》 创新教学 
践行生活理念,提高教学实效性
《考试周刊》2014年第77期117-117,共1页胡碧莲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中高年级开设的以学生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它有利于思想品德教育与学生社会生活之间联系的密切。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
关键词:教学实效性 生活理念 品德与社会课程 《品德与社会》课程 “生活教育理论” 思想品德教育 社会生活 学生参与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探讨
《考试周刊》2013年第43期135-136,共2页杨秀杰 
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以往的思想品德教学过于强调让学生接受学习,学生缺乏主动精神与活力,易产生厌学心理。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不仅要通过课堂完成教学任务,在生活中也要处处有教育,时时有教育,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品德...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教学 自主探究 教学方法 
充分准备,上好《品德与社会》课
《考试周刊》2012年第12期121-121,共1页林毓宇 
小学《品德与社会》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知识点多,专业性强,涉及面广。课前准备是老师的一项必备基本功,为提高有效课堂教学效率,课前准备的材料应从学生和老师两方面入手。作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谈一些体会。
关键词:小学《品德与社会》 课前准备 学生 教师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