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思》

作品数:242被引量:34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李伟忠黄元华高玉刘淑丽蒋济永更多>>
相关机构:陕西师范大学绵阳市南山中学江苏省启东实验小学黄冈市实验小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有画面感的心情
《中学生百科》2025年第8期20-21,共2页闫晗 芋茶(图) 
如何表现思念家乡的心情?惆怅,怅惘,魂牵梦绕,望眼欲穿,归心似箭,这些形容词都不错,但我建议把形容词所表达的场景和细节描述出来。唐朝诗人张籍的《秋思》写:“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关键词:细节描述 《秋思》 画面感 洛阳城 形容词 心情 
萧友梅中西方融合音乐观探究——以作品《秋思》和《问》为例
《当代音乐》2025年第1期127-129,共3页刘晗冰 翟庆玲 
吉林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重点项目(JJKH20220479SK)。
萧友梅是中国近现代作曲家、教育家、音乐理论家,其艺术成就卓越非凡,他为中国音乐的发展开辟出了一条崭新的道路,为西方音乐与中国音乐的融合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萧友梅的音乐创作理念经历了从“全盘西化”到“音乐的骨干是民族...
关键词:萧友梅 《秋思》 《问》 中西方融合 
蚯蚓有眼睛吗?
《新教育(海南)》2024年第36期19-19,共1页汤佳佳 
秋天来了,天气逐渐转凉,太阳躲在厚厚的云层里,空中时不时飘来一阵秋雨。“秋风秋雨入秋凉,又见秋山秋叶黄。”放学回家的路上,笑笑不由吟出前几日学的《秋思》一诗。忽然他发现路上有一些蚯蚓在爬动,他仔细观察了一番,蚯蚓的身体是由...
关键词:《秋思》 秋风秋雨 紫灰色 蚯蚓 眼睛 仔细观察 
近体诗形式的建构:意象和对仗的历史发展(下)
《语文建设》2024年第19期44-47,51,共5页孙绍振 
四.与借景抒情的意象兴起的同时,诗句的结构对称也引起了诗人们的注意。《古诗十九首》中“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这类对仗句,往往成为诗作中的亮点,在不知不觉间被后世广泛运用。如曹植《杂诗》(其一)“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南...
关键词:《古诗十九首》 《杂诗》 借景抒情 南朝梁 近体诗 柳恽 《秋思》 曹植 
马致远《秋思》套曲所见元代文人的现实境遇和心理变化探析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24年第9期40-46,共7页尚勤思 
《天净沙·秋思》和《夜行船·秋思》是马致远散曲的代表作,前者被称为“秋思之祖”,后者被誉为“曲中无一”。“秋思”的书写与思考展现了马致远深刻的思想和高超的意象运用技巧。以“秋思”为线索分析马致远的两套散曲,不仅能够解读...
关键词:马致远 秋思 意象 《天净沙·秋思》 《夜行船·秋思》 
“家”的温暖
《书法教育》2024年第5期60-61,共2页李金林 
“家”这个字我们非常熟悉。家不仅是我们安身立命的根基,还是我们精神休憩的港湾,以及个人情感的依托。自古以来,中国人就追求一种温饱有余、安宁和睦的家庭生活。古代文学中也出现过很多关于家的名句,如家喻户晓的谚语“家和万事兴”...
关键词:《秋思》 古诗词 古代文学 个人情感 洛阳城 安身立命 名句 
研钩精深的宋代家书文化探索——评《宋代家书研究》
《中国教育学刊》2024年第3期I0026-I0026,共1页海丽 
家书是亲人之间表达情感、传递信息的一种必不可少的媒介。杜甫在《春望》中说:“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张籍在《秋思》中说:“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家书中凝结着家人的深情,也传递了丰富的信息。中国古代的家书文化...
关键词:《秋思》 《春望》 张籍 家书 文献分析法 情感价值 中说 
我愿秋常驻人间
《半月选读》2023年第20期53-53,共1页庐隐 
提到秋,谁都不免有一种凄迷哀凉的色调,浮上心头;更试翻古往今来的骚人、墨客,在他们的歌咏中,也都把秋染上凄迷哀凉的色调,如李白的《秋思》:“……天秋木叶下,月冷莎鸡悲。坐愁群芳歇,白露调华滋。”柳永的《雪梅香·景萧索》:“景萧...
关键词:声声慢 悲秋 雪梅香 柳永 《秋思》 宋玉 次韵 李白 
《荷花淀》中的细节描写妙在何处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中)》2023年第9期30-30,共1页郝艳梅 
我国唐代诗人张藉有一首著名的诗作《秋思》。诗云:“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诗人借助一个“又开封”的细节,将自己对家书的重视以及对亲人的思念充分地表现了出来。由此,我们可以感受到细...
关键词:《荷花淀》 《秋思》 荷花淀派 细节描写 洛阳城 唐代诗人 家书 领军人物 
用好背景资料 促进古诗教学——以《秋思》《泊船瓜洲》为例
《甘肃教育》2023年第12期89-92,共4页刘国红 
运用背景资料讲解古诗,是小学古诗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但是,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古诗背景资料的效果却不甚理想。文章以《秋思》《泊船瓜洲》两首诗为例,明晰了背景资料在小学古诗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和教育价值,并提出反思,以探索...
关键词:小学语文 古诗 背景资料 课堂观察 路径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