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思》

作品数:242被引量:34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李伟忠黄元华高玉刘淑丽蒋济永更多>>
相关机构:陕西师范大学绵阳市南山中学江苏省启东实验小学黄冈市实验小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学科=电子电信—信息与通信工程x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秋思》教学片段与评析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2017年第5期65-67,共3页杜旭才 张发春 
一、诗句引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许多古诗词名句,大家一起来读一读,想一想这些诗句有什么共同点?
关键词:教学片段 古诗词 梧叶 秋思 古诗文教学 秋夜 入情入境 思乡之情 情感升华 整体感知 
这个假期,学一点与家人的相处之道
《传奇天下(职教新航线)》2015年第7期84-87,共4页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一千多年前,客居他乡的唐代诗人张籍借这首《秋思》,真切细腻地表达了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怀念。如今,“家书”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现代科技的发展带来了极大...
关键词:《秋思》 现代科技 洛阳城 父母 淡出 电影 
在情境中体味思乡之情——《秋思》教学构想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2015年第1期18-18,共1页万尚林 
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唐代诗人张籍的《秋思》这一课,我决定采用“情境教学”的模式。那么,如何有效地应用“情境教学”的模式去教这首诗呢?
关键词:情境教学 《秋思》 体味 人教版 
从接受者角度以《秋思》三译本为例论翻译多样性
《科技风》2015年第2期208-209,211,共3页任俊伟 涂宇明 
江西中医药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校级课题(2013年)"接受理论在文学翻译过程及译本研究中的运用"(编号:2013RW0053)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天净沙·秋思》三个译本好坏众说纷纭,僵持不下。本文求计于接受美学,从接受者角度入手,以译本详细分析为基础探究译者对该曲的理解以及对其译作读者的预设,进而主张翻译因原作理解和预设读者不同而标准多样,不能简单评判好坏。
关键词:接受者角度 译者 译文读者 
我在教学《秋思》中的一次尝试
《商品与质量》2010年第49X期31-31,共1页朱启荣 
马致远的散曲《天净沙.秋思》,亦称小令。是一首意境美,绘画美,音乐美兼具,情景交融的一篇佳作。在教学中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既扎扎实实地掌握基本功,又能提高学生的情趣,使学生在《秋思》中领略到如见其人、如...
关键词:《秋思》 教学 艺术感染力 意境美 学生 基本功 渗透法 
《秋思》教学实录及评析
《小学教学(语文版)》2010年第9期7-10,共4页汪秀梅(执教) 窦桂梅(评析) 
师:上课之前.我听到你们背诵了几首古诗。古诗有很多类别,比如说,送别诗,比如说—— 生:思乡诗。 师:还比如说—— 生:描写祖国边疆壮丽风光的诗。 师:这叫边塞诗。 生:还有写景诗。 生:还有抒情诗。 生:还有田园诗。
关键词:教学实录 《秋思》 古诗 
拓展中体验 整合中悟情——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秋思》教学设计
《福建教育(小学版)(A版)》2007年第7期32-34,共3页杨赛芳 
一、教学目标 会写“洛”字,能正确读写“洛阳”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默写《秋思》;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能理解诗词大意,掌握古诗阅读的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的表达...
关键词:《秋思》 教学设计 人教版 中体 上册 整合 阅读能力 教学目标 
最佳中国音乐
《音响世界》2005年第1期85-85,共1页
今年入选“最佳中国音乐”的这五张唱片,无一不是百里挑一的艺术精品,也无一不是在各方面都达到国际水平的优秀作品。“一听钟情”的《秋思》,将中国古典民乐的精致、优雅、高洁等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不仅乐手表现可圈可点,其几乎...
关键词:中国音乐 艺术精品 《秋思》 民乐 唱片 发烧友 表现 优雅 国际水平 售价 
发烧靓碟鼓动心弦
《视听技术》2004年第8期72-73,共2页佐耳 
这款<鼓动心弦>,具有精美的硬面彩印装帧--它很像港地原音公司花大价钱推出的民乐经典录音<秋思>和<江河水>.内地象这样设计制作精致的CD专辑,实在还不多.
关键词:《江河水》 《秋思》 民乐 专辑 录音 原音公司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