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书·经籍志》

作品数:336被引量:393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张晚霞何发甦张剑华侯延香朱文涛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南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学科=哲学宗教—宗教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跨学科之难与《晋唐佛教行记考论》之顺
《博览群书》2022年第10期79-81,共3页冯秀英 
汉魏以来,史学勃兴,史部文献蔚为大观。得由于佛教传入及杂传的兴盛,晋唐时期出现了记载汉地佛教徒事迹,包括了地理、山川、城邑、风物、民族、朝聘、行役等内容,兼具传记、地记、游记等文本特征的佛教行记,并在《隋书·经籍志》等书中...
关键词:佛教传入 中华书局出版 杂传 佛教行记 《隋书·经籍志》 晋唐时期 跨学科 文本特征 
婆罗门教在古代中国的传播与衰落研究
《昭通学院学报》2020年第6期32-35,共4页王云鹏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隋书•经籍志》思想研究”(2018CXZZ061)阶段性成果。
婆罗门教东传的时间很早,甚至在东汉以前就已经传入我国了。但是,婆罗门教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异域文化特色有悖于以儒家为正统思想的古代统治阶级的旨意,一般不受统治阶级重视。尽管如此,婆罗门教始终没有放弃在中国传播的诉求。南...
关键词:《隋书·经籍志》 婆罗门 沙门 
从《隋书·经籍志》看佛教对隋唐文化的影响被引量:1
《黑龙江史志》2013年第11期32-33,共2页曾麟 
《隋书·经籍志》与《汉书·艺文志》相较而言,《隋书·经籍志》不仅将"六略"变为"四部",还在其后附有道经部和佛经部。笔者认为,这其中的原因就是,在隋唐这一时期,宗教已经对整个文化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甚至已融入主流文化中,成为...
关键词:《隋书·经籍志》 佛教 隋唐文化 
《隋书·经籍志》中婆罗门典籍与隋以前在中国的婆罗门教被引量:1
《世界宗教研究》2009年第4期107-116,共10页严耀中 
本文从在华流传之婆罗门文化典籍,婆罗门教徒在华活动史迹,以及夹杂在佛教艺术与经籍中的婆罗门教因子等等,论证婆罗门教曾来到过中国。
关键词:婆罗门教 隋书·经籍志 来到中国 
中国古代佛教寺院藏书初探被引量:4
《佛学研究》1998年第0期348-350,共3页徐建华 
关键词:寺院藏书 中国古代 佛教寺院 佛教典籍 汉传佛教 佛教藏书 《金刚经》 《隋书·经籍志》 社会文化意识 官府藏书 
《浮屠经》考被引量:6
《法音》1998年第6期23-26,共4页方广錩 
《浮屠经》考方广佛教文史钅昌第一部汉译佛经究竟出现于何时,历来看法不一。归纳起来,可有如下四种观点:(一)秦始皇时,外国沙门释利防等十八人赍持佛经东来,欲化始皇(此说未明说这些佛经是否已被译为汉文)。(二)西汉刘向校...
关键词:浮屠经 汉译佛经 《三国志》 释迦牟尼 伊存 中国佛教史 《魏中经》 《隋书·经籍志》 四十二章经 《大正藏》 
道教造像的艺术特色被引量:3
《中国道教》1998年第2期50-51,共2页纳光舜 
关键词:道教造像 老君 摩崖造像 南北朝时期 雕塑艺术 省博物馆 天尊 艺术特色 《隋书·经籍志》 青城山 
天师道的符、箓、斋、醮初探被引量:5
《江西社会科学》1994年第4期50-57,共8页张金涛 张青剑 
天师道的符、箓、斋、醮初探张金涛,张青剑道教自创始以来,即以符、录(即“篆”,下文同)、斋、酪为主要活动方式,尤其天师道以符、录、斋、酸见长,故世人目之为符录派、其历史源远流长。汉魏之后一直为道教主流的符录诸派,在宋...
关键词:天师道 五斗米道 原始道教 《隋书·经籍志》 元帅 龙虎山 斋醮科仪 《太平经》 二十四治 太平道 
佛学初传与中国佛教的建立被引量:2
《史学集刊》1994年第1期62-65,共4页唐玉田 
佛学初传与中国佛教的建立唐玉田印度佛教,何时传入我国?从来众说纷坛。要深入研究中国教史,必需先解决两个问题:一是佛教何时传入中国,二是中国佛教何时建立。下面拟分别进行讨论。一、佛教在战国、秦时已传入中国关于佛教初传的...
关键词:中国佛教史 《史记·秦始皇本纪》 佛学 初传 印度佛教 燕昭王 《汉书·五行志》 《隋书·经籍志》 佛教传入 传入中国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