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门太守行》

作品数:78被引量:9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李俊丽陈雄蒲帅姚瑶丁文强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陕西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浅探《雁门太守行》的教学路径
《语文世界(中旬刊)》2025年第2期24-25,共2页陈静雯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雁门太守行》一诗,作者李贺用浓艳斑驳的色彩来描写悲壮惨烈的战斗场景,显得很奇诡。多数学生在预习中读了几遍,仍然读不出作者要表达的感情。教师需要引领学生借助想象进入画面,梳理意脉厘清思路,走进作...
关键词:初中语文 教学路径 《雁门太守行》 
生死冲突与镜像结构——李贺《雁门太守行》新解
《语文教学通讯》2025年第2期70-71,共2页徐樑 金陈嘉 周盈之 
《雁门太守行》奇异的语言、跳跃的思路及不够豪情的战争场景描写对正确的文本解读造成障碍。结合其乐府诗虚构性的叙事特点和诗人李贺不拘常法的写作风格,通过关注单句及句间对比,理解生与死之间的冲突,并以意识流读法感受全诗镜像结...
关键词:文本解读 生死冲突 镜像结构 《雁门太守行》 
“诗鬼”与“侠骨”:诗的两种色彩——探索李贺《雁门太守行》的情感归处
《语文教学通讯》2024年第32期80-82,共3页唐晓蓉 
李贺被誉为“诗鬼”,是因为其诗歌创作中充满了奇崛的意象和瑰丽的景象,带给读者无尽的阅读体验;同时,作为重要的边塞诗人,李贺诗歌中又充满了“侠骨”,由此奠定了其诗歌的两种底色。《雁门太守行》作为其最具代表性的诗歌作品,兼具其...
关键词:李贺 诗鬼 侠骨 《雁门太守行》 
基于宗白华意境论进行文本解读——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雁门太守行》教学为例
《文教资料》2024年第14期122-124,131,共4页黄健 
边塞诗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华彩一章,始于西北边塞。汉承秦制、唐承隋制,代代都有佳作频现。而唐代李贺的《雁门太守行》更是一枝独秀。借助宗白华先生的意境论对其加以解读,剖析其意象编排下的弦外之音,在提高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的同时拓...
关键词:李贺 《雁门太守行》 宗白华 意境论 
《雁门太守行》教学策略探析
《语文世界(中旬刊)》2024年第2期24-25,共2页王晓丽 
《雁门太守行》是“诗鬼”李贺的名作。由于学生初读时难以感知诗中奇诡的表达风格,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诗句中的意象、探析诗歌的意脉、关注诗歌的意境等,帮助学生真正走进李贺诗歌独特的艺术境界。
关键词:《雁门太守行》 教学策略 
《雁门太守行》教学设计被引量:1
《中学语文教学》2023年第11期72-75,共4页常凯 
南京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指向深度学习的古诗词层级解读的实践研究”(编号:LZ/2021/005)的研究成果。
【教学目标】1.诵读诗歌,结合创作背景,理解诗中复杂的情感。(重点)2.发挥想象,体悟诗歌意境,比较分析诗歌的艺术特点。(难点)【课前准备】朗诵本诗,了解其大意;查阅背景资料,为本诗拟写推荐语。【教学过程】一、导入学习完本单元前三...
关键词:发挥想象 君子之风 诗歌意境 教学设计 周亚夫 课前准备 教学目标 背景资料 
眼睛的明适应与暗适应
《保健医苑》2023年第7期36-37,共2页刘宏伟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这是唐朝诗人李贺的《雁门太守行》。黑色的云是暗的,我们能看到;铠甲的光是明的,我们也能看到。但...
关键词:暗适应 《雁门太守行》 感觉适应 眼睛 
《雁门太守行》文本解读
《中学语文》2023年第18期57-58,共2页崔丽媛 
《雁门太守行》选自统编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对这篇课文进行深入的文本解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深层思维,让学生在深度解读中,体会古诗的艺术特征和文化底蕴,并由“这一篇”迁移到“这一类”,强化学生的古诗词阅读与鉴赏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 《雁门太守行》 色彩 文本解读 
冷凝的青春--品读李贺《雁门太守行》
《少年大世界(初中生)》2023年第4期16-17,共2页常华 
金铜仙人的清泪里,浸泡着李贺悲剧性的冥思。刘彻站在未央宫的玉阶之上,高唱起先祖的《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这位将汉王朝推向鼎盛的帝王,笑迎烈烈大风,威踞四海之中,勇将猛士在版图的边缘...
关键词:《大风歌》 金铜仙人 刘彻 汉王朝 威加海内 李贺 猛士 未央宫 
从设色角度解析李贺《雁门太守行》被引量:1
《中学语文》2023年第8期53-54,共2页陈雅萍 
本文以《雁门太守行》为例,从色彩运用的角度深入剖析诗中各样新奇浓重色彩的运用技巧,以及与所描绘事物间的关联。该诗以平叛战争为背景,在四联诗句中分别用到黑色、金色、胭脂色、紫色、玉白色等,准确描绘战争场面与边塞独特风光,并...
关键词:《雁门太守行》 赏析角度 奇丽色彩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