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课》

作品数:570被引量:99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赵亚宏华东林长山周志良唐书杰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通化师范学院北京大学安徽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文学教育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最后一课》的审美化逆向教学设计
《文学教育》2022年第16期115-117,共3页戴苗 
根据《中职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版)中对语文课程的定义和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引领学生从语言方面来感受文本的音韵美和朗读美,从文章方面来品析文本的主题美和结构美,以及从文学方面来领悟文本的人物美、情节美和环境美。本文立足...
关键词:最后一课 阿尔丰斯·都德 逆向教学设计 法国文学 
从《最后一课》解读母语认同的意义
《文学教育》2020年第13期116-117,共2页周秀姜 
都德小说《最后一课》以文学形式展现了法国人对母语的热爱与忠诚,即母语认同。本文以此为引,介绍母语及母语认同的内涵,并从个人、社会、民族及世界语言多样性四个层面解读了母语认同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最后一课 母语认同 意义 
论《最后一课》的结构法
《文学教育》2017年第15期90-93,共4页周奇 
好的作品在时代变迁中,是不会消失的.《最后一课》从胡适翻译到中国开始,近百年,就从未消失在中学语文课本中,它被誉为法国短篇小说最伟大的作品之一,它的伟大在何处;它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的代表作品",它的代表性在哪里?
关键词:《最后一课》 结构法 代表作品 短篇小说 时代变迁 语文课本 中学 
中日两国教材对《最后一课》的取舍被引量:2
《文学教育》2015年第13期94-95,共2页富晓旭 
《最后一课》是法国作家都德的爱国主义小说名篇,曾经也被多国教科书采用,而同为亚洲并且一衣带水的中国和日本,对待这篇小说的态度则不尽相同。本篇文章则从中日两国的历史原因、教材编写原则、教学目标等方面探究两国产生不同态度的原...
关键词:中日 教材 《最后一课》 
从电影《秋雨》看小说《最后一课》教学
《文学教育》2013年第11期81-81,共1页郑丹 
在教《最后一课》时,针对长期以来教材编者和教师局限于文本"原意"的理解与讲解灌输,可以引入电影《秋雨》为参照,引领学生拓展文本意义,从而培养形成理性情感。
关键词:《最后一课》 文本意义 拓展 理性情感 
《最后一课》教学心得
《文学教育》2010年第14期147-147,共1页翟从阔 
《最后一课》是都德的著名短篇小说,由于其主题表现的深刻与艺术手法的生动,被许多国家选进课本,作为中小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无论是老教材还是新教材,这篇文章都被选人初中课文。从教近十年,这篇课文教了五六遍,但是每次教完...
关键词:《最后一课》 教学心得 爱国主义教育 中小学生 短篇小说 艺术手法 主题表现 参考资料 
最后一课
《文学教育》2010年第5期7-12,共6页曹征路 
现在的孩子难带啊,都是哈利·波特的一代。那个陈静一点都不安静,好容易才从网恋里拉回来。那个刘星已然流失了好几次了,连个轨迹都没留下。还有那个杨娟娟,简直太不像话。她居然在黑板报上写:一怕写作文,二怕文言文,三怕周树人。什么话...
关键词:《最后一课》 曹征路 散文 文学 
疯癫与时代——评曹征路的《最后一课》
《文学教育》2010年第5期13-13,共1页李遇春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疯癫。疯癫是人类固有的生命状态。这种生命状态并非是我们习惯于误认的非常态,而是常态。置身在特定的时代里,人类的生命存在与时代主潮之间的关系不外乎有三种主要的可能性:要么与时代主潮契合无间,随波逐流...
关键词:《最后一课》 疯癫 生命状态 生命存在 主潮 非常态 可能性 人类 
培养人文素质是语文教学的要义
《文学教育》2008年第22期83-85,共3页王晶 
学习语言,同时也就是对沉淀于语言中的人的生命、人的意志的体验,对蕴含于语言中的人的生存、人的生活的认同,也就是作为人类的心灵之声的语言对具体个别心灵的同化。总之,语文教育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人文精神的培养过程。语言是人类的...
关键词:语文教学 人文素质 语言价值 培养 《最后一课》 法国作家 交际工具 人的意识 
中学外国文学作品阅读教学方法探讨被引量:3
《文学教育》2008年第20期101-103,共3页朱晓红 
20世纪初,清政府推出“新政”颁布了我国第一个有现代意义的学制—《钦定学堂章程》,外国语文进入中学课程,而外国文学作品的译本最早出现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则是在1920年洪北平、何仲英编纂,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第一套中学白话文教材...
关键词:外国文学作品 中学课程 方法探讨 阅读教学 中学语文教材 《钦定学堂章程》 《最后一课》 商务印书馆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