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文学

作品数:44被引量:56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赵普光刘传霞杨晓帆周敏杨辉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师范大学山东大学济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江西社会科学》《新华文摘》《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20世纪80年代文学价值论争的理论逻辑及其影响
《江淮论坛》2025年第2期177-185,共9页李明彦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文艺思想中的人民主体性阐释研究”(23&ZD275)。
20世纪80年代中国学界掀起了文学价值的讨论热潮,形成了三种主要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文学价值在于外部关系世界,第二种观点认为文学价值在于虚构空间上建立起来的意义世界,第三种观点认为文学价值在于文学自身的审美性。三种理论实际...
关键词:20世纪80年代 文学价值论争 理论逻辑 
20世纪80年代文学期刊“认识性装置”实践与城市书写的发生——以《上海文学》为中心的知识考古学分析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6期88-94,155,共8页陈文婷 
20世纪80年代以来,文学期刊在实践活动中普遍存在建构“认识性装置”现象,希冀通过理论总领、机制运行、写作实践等先行装置实现期刊理念。通过考察期刊“认识性装置”建构发现,《上海文学》凝聚本地作家力量,大量发表上海作家以及以上...
关键词:文学期刊 认识性装置 《上海文学》 城市书写 
双榆树沙龙:20世纪80年代文学之一角
《新华文摘》2023年第21期164-164,共1页郑世琳 
在《文艺争鸣》2023年第6期撰文指出,20世纪80年代在全国各地出现过许多文学与文化沙龙,位于北京的双榆树沙龙即是其中的典型。在对双榆树沙龙主人苏炜的访谈中得知,80年代文化沙龙中人当时大都四十岁上下,年龄上的青春早已消磨于上山...
关键词:文艺争鸣 文化沙龙 青春期 上山下乡 20世纪80年代 文学与文化 物质条件 
双榆树沙龙:20世纪80年代文学之一角被引量:1
《文艺争鸣》2023年第6期21-27,共7页郑世琳 
曾听很多资深学者说,20世纪80年代在全国出现过许多的文学和文化沙龙。对我们这代人来说,在经验中不仅感到传奇,也可以说是“过去的故事”了。出于对80年代文学的好奇,2022年初,我走访了当年北京双榆树一个沙龙的主持人苏炜老师。一、...
关键词:80年代文学 文化沙龙 我们这代人 苏炜 高楼上 出国热 资深学者 20世纪80年代 
小说广播与当代文学变革——理解20世纪80年代文学的媒介视角
《当代作家评论》2023年第2期18-27,共10页杨毅 
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规划项目“北京历史文化题材文艺作品创作研究”(21WXA002)研究成果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的范式转型成为学术界最近热议的话题。暂且抛开理论的枝枝蔓蔓,在我有限的视野内,似乎还没有学者注意到广播对当代文学的影响,但回到当代文学的现场,应该说广播媒介或多或少地塑造了文学的生产、传播和接受,乃至自身...
关键词:当代文学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范式转型 广播媒介 传播和接受 20世纪80年代 媒介视角 传播媒介 
20世纪80年代文学的“暗线”——以《外国文艺》杂志的苏联文学译介为中心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2年第4期375-386,共12页夏天 
20世纪80年代是继20世纪50年代之后苏联文学翻译与出版的又一高潮,同时期翻译规模可以与之相提并论的只有美国文学和日本文学。虽有译介潮与大量译者,但在20世纪80年代翻译史的叙述中,以“现代主义”的接受为标准的论述仍然占据中心位...
关键词:翻译史 文学译介 翻译规模 后苏联文学 《外国文艺》 20世纪80年代 现代主义 翻译与出版 
从破冰到争鸣:20世纪80年代文学评论期刊的文学史意义
《人文杂志》2022年第10期87-96,共10页尹林 
创作与评论是文学的两翼,20世纪80年代文学的成绩离不开文学评论期刊的导向和扶植作用。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后期,大量重要评论刊物的创刊,丰富了文学评论的思维面向以及价值取向。从文坛回春早期的破冰之旅,到80年代中后期的争鸣意识,8...
关键词:文学评论期刊 文学发展 多元思维 对话 媒介观念 
论王朔现象与20世纪80年代文学的转向——兼论当代文学与影视关系之变迁被引量:6
《文学评论》2022年第5期140-149,共10页邱晓丹 
“王朔现象”是当代文学史上一个众说纷纭的问题。现有研究主要从“价值虚无”“躲避崇高”“痞子文学”“解构英雄”等角度,对王朔作品或现象进行探讨。这些研究均是试图在价值维度中对其作分析与定位,并且由于对其持或认同或反对的不...
关键词:王朔现象 20世纪80年代 当代文学 影视 转向 
出版体制重建与20世纪80年代文学出版生态被引量:2
《中国出版史研究》2022年第2期94-105,共12页周根红 
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人民文学出版社与中国当代文学生产机制研究”(21CZWJ05);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出版机制转型与新时期文学的市场化生产研究”(15CZW052)的阶段性成果。
随着新时期发行体制、地方出版社体制、图书定价机制等制度的重建,20世纪80年代的文学出版呈现出多元繁荣的现象:古旧武侠、公案小说和新武侠小说出版率先打开市场,在主流意识形态、政府管理之间采取各种手段,将“古籍整理”、“学术研...
关键词:出版体制 文学出版生态 80年代文学 
开放搞活里的人心、世界--重谈20世纪80年代文学研究的“当代性”问题
《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22年第3期90-97,共8页杨晓帆 
201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作家出访'与八十年代文学变革研究”(项目批准号:19YJC751060)阶段性成果。
如何处理“历史化”与“当代性”之间的张力,一直是近些年探讨当代文学研究方法的重要议题。“批评是第一性的,文学史是第二性的。”“我们在这个时代存在自身的政治性决定了我们的批评冲动……这种存在的政治性把一切都调动起来,因为...
关键词:当代文学研究 第二性 20世纪80年代 当代性 政治性 第一性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