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弟子

作品数:122被引量:81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葛志毅王葆玹宋艳萍韩国磐刘桂生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山东大学安徽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主题=太学生x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汉代博士杂识(续完)
《现代中文学刊》1999年第6期16-20,39,共6页召玉 
六、博士弟子队伍的扩大和儒者官僚群体的形成随着博士的增加和封建政权对读经者需求的扩大,博士弟子的数量也不断增加。昭帝时期,将武帝时期的博士弟子员增加到一百人,翻了一番。宣帝末年,又"增倍之",增加到二百人。元帝时期,猛增到一...
关键词:博士弟子 后汉书 西汉 汉代 东汉 封建政权 孔子 五经 光武帝 太学生 
经学与汉代教育
《历史教学(下半月)》1997年第2期17-20,共4页张涛 
两汉时期,儒家经学成为统治思想和正统学术,并对社会政治、思想文化的各个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教育也不例外。本文仅就汉代经学与学校教育的结缘问题,作一初步探究。
关键词:汉代经学 经学教育 今文经学 儒家经学 古文经学 太学生 博士弟子 后汉书 学校教育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论两汉的太学制度
《江西社会科学》1989年第S5期13-17,共5页刘良群 
我国封建社会官办大学教育,是从汉武帝创立太学开始的,它是封建社会第一所官办的高等学校。早在汉武帝即位之初(公元前140年),董仲舒即提出黜百家,尊儒学。建议设立太学,“太学者,贤士之所关也,教化之本源也。……臣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
关键词:太学生 学制 后汉书 汉武帝 五经 封建社会 古文经学 今文经学 郡国 博士弟子 
试论国子学的创立与西晋门阀士族的形成被引量:2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第4期10-14,共5页张旭华 
国子学创立于西晋咸宁二年(公元276年),它是以司马氏为首的统治集团为了维护和满足门阀士族的利益,专为士族子弟设置的最高学府。西晋是两汉以来封建教育制度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也是门阀士族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国子学的创立不仅是历...
关键词:门阀士族 国子学 博士弟子 司马氏 世家大族 汉武帝 太学生 统治集团 九品中正制 董仲舒 
汉代太学考选制度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8年第4期47-54,共8页陈蔚松 
秦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采取了焚书坑儒、禁绝私学的极端措施。虽有博士官,只备政府顾问,始终没有注意到设立官学。这也是秦二世而亡的教训之一。汉朝建立之后,陆贾向高祖陈说马上可以得天下,却不能马上治天下的道理,劝...
关键词:汉代太学 博士弟子 太学生 汉武帝 董仲舒 太常 公孙弘 新局面 七国之乱 考试制度 
汉代的太学制度
《史学月刊》1988年第3期89-91,共3页史锡平 
元朔五年,汉武帝为维护封建中央政权之需要,接受了董仲舒等人“大一统”思想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遂兴太学置博士弟子员五十人。这是汉代正式创立太学的开端,亦是我国历史上有文献记载正式大学的滥觞。随着封建地主阶级政治...
关键词:汉代太学 考试制度 太学生 教学组织形式 招生制度 董仲舒 地主阶级 汉武帝 博士弟子 世界教育史 
两汉教育制度考述
《教育评论》1986年第5期35-42,20,共9页王志民 
中国教育制度发展史表明:中国的教育制度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波浪式发展过程.春秋以前,"学在王官",只有官学而无私学;春秋战国时期,官学衰微,各派私学呈现百花竞放的繁盛局面,为中国教育史增添了异彩.秦代承战国余绪...
关键词:教育制度 后汉书 鸿都门学 私学 太学生 官学制度 博士弟子 博士制度 两汉 郡国学 
论汉代的高等教育—太学
《天津师大学报》1985年第5期50-57,36,共9页刘凌 
汉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早期阶段,社会仍处于急剧的变化中,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汉代的统治阶级,在社会各个领域中,都进行了一些改革、创置与调整,教育制度亦是其中之一。本文仅就当时官办的太学及有关问题作一些探索,至于郡国所办之学...
关键词:太学生 后汉书 封建社会 统治阶级 政治经济 博士弟子 董仲舒 地主阶级 公孙弘 汉光武帝 
试论两汉仕进制度的特点被引量:2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年第4期105-109,共5页黄留珠 
两汉的仕进制度,在史学研究中,无疑是一块已被深耕细作的熟地。不说别的,只消看看那有如汗牛充栋的前人论著,就不免会使人深感在这个领域内早已是山穷水尽了。其实,倘若认真地、仔细地扒疏一下有关材料,则不难发现,即使在这样一块熟地上...
关键词:科举制 后汉书 尚武精神 察举 考课 云梦秦简 两汉 博士弟子 举孝廉 太学生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