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生培养模式

作品数:58被引量:270H指数:10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张国栋顾剑秀陈学飞罗英姿吴松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浙江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课程教育研究》《世界教育信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历史教学(下半月)》更多>>
相关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从“学术孤岛”到“耦合网络”:交叉学科博士生培养模式的断裂与弥合
《研究生教育研究》2025年第1期50-56,共7页王宝玺 杜蕾 
国家社科基金“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教育学一般项目(BIA200190)。
交叉学科博士生培养模式是通过制度安排、培养组织、导学关系与博士生主体四个关键要素相互交织形成的培养范式。在新时代背景下,该模式不仅是学术逻辑下知识生产模式转型的应然要求,还是社会逻辑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实然导向,具有促...
关键词:交叉学科 博士生培养模式 学术孤岛 耦合网络 
俄罗斯博士生培养模式结构化转型研究
《世界教育信息》2024年第12期56-63,共8页王森 周峪竹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俄媒体合作与国际舆论话语权构建研究”(编号:17ZDA289);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当代俄罗斯中学历史教科书中的中国形象研究”(编号:21BZS141)。
随着俄罗斯新版《研究生部科学和科学教育人才培养条例》《授予博士学位的学科专业目录》《研究生部科学和科学教育人才培养计划构成、实施规程、修业年限国家要求》的正式施行,俄罗斯一流大学博士生培养模式开始由个别化向结构化转型...
关键词:俄罗斯 博士生教育 结构化培养模式 转型 
德国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应用科学大学博士生培养模式探析被引量:2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22年第6期85-93,共9页陈志伟 余烁 张文征 
2021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课题项目“德国高校在线教学联盟的制度构建及运行机制研究”(编号:21YJC880011)。
德国部分应用科学大学自2016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开始以社会实用功能为抓手,从而突出应用型博士生的实践优势。虽然此项改革受到争议和质疑,但目前已形成三种成熟的授予博士学位的培养模式,包括与综合型大学联合培养、内部设立博士中...
关键词:德国 应用科学大学 博士学位 研究生教育 学位授予 
学生还是雇员:博士生身份的跨国比较与启示
《复印报刊资料(高等教育)》2022年第6期122-130,共9页沈文钦 王世岳 卞翠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7CCL072);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DIA190401)。
当前,博士生的身份定位存在欧洲模式与美国模式的差别。在欧洲,许多博士生与高校、企业等机构签订劳动合同,他们被视为雇员,接受机构的资助;在美国,尽管大量博士生担任了助研、助教,但仍被视为学生。赋予博士生雇员身份,能够保障博士生...
关键词:博士生培养模式 身份定位 雇员身份 
高等教育普及化时期博士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考
《复印报刊资料(高等教育)》2022年第6期26-34,共9页眭依凡 李芳莹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高校内部治理体系创新的理论与实践研究”(16JZD039)的研究成果。
高质量博士生培养是高等教育普及化时期的重要发展任务。“十四五”规划开局与高等教育普及化起始的交汇,促使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必须选择高质量发展的新时期,也赋予博士生培养质量提升以重要战略意义。基于对“高等教育普及化”的理性认...
关键词:高等教育普及化 高质量发展 博士生教育 培养模式改革 
赋权增能与边界拓展:博士生培养模式变革的逻辑建构与路径选择被引量:3
《社会科学战线》2022年第5期227-234,共8页李阳杰 C.K.John Wang 魏戈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四五”规划教育学重大招标课题(VFA210006)。
随着博士生招生规模的扩大及“双一流”建设对博士生创新能力要求的提高,单一导师制作为目前中国博士生培养的主要模式,其弊端逐渐显现,导师指导频率不足、指导具有封闭性等问题严重影响着博士生培养质量。目前的培养模式忽视博士生亦...
关键词:博士生培养模式 单一导师制 赋权增能 边界拓展 
招生-培养-毕业-就业一体化的全链条博士生培养模式被引量:2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22年第5期24-29,共6页方勇纯 
教育部第二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面向国家战略与产业需求的‘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机制探索与实践”(编号:E-RGZN20201010)。
面向博士生培养的“供给侧”改革,提出了以出口为牵引,招生–培养–毕业–就业一体化的全链条育人模式,具体包括招生环节的从严把关和师生相互适应;培养阶段从多个角度全面锻炼博士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并不断提升其综合素质;而毕业阶段则...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 招生–培养–毕业–就业一体化 全链条育人 四有好导师 
高等教育普及化时期博士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考
《高教文摘》2022年第4期22-25,共4页睦依凡 李芳莹 
一、我国博士生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尽管我国博士研究生招生及毕业人数在不断增加,能够担负起国家创新驱动经济发展使命的高层次拔尖创新型人才数量却依旧不足,在博士生人才培养质量尤其是创新能力方面,我们与高等教育强国相比还不具有...
关键词:博士生培养 高等教育强国 高等教育普及化 毕业人数 培养对象 拔尖创新型人才 博士研究生招生 创新能力 
高等教育普及化时期博士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考被引量:24
《中国高教研究》2022年第1期28-35,共8页眭依凡 李芳莹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高校内部治理体系创新的理论与实践研究”(16JZD039)的研究成果。
高质量博士生培养是高等教育普及化时期的重要发展任务"。十四五"规划开局与高等教育普及化起始的交汇,促使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必须选择高质量发展的新时期,也赋予博士生培养质量提升以重要战略意义。基于对"高等教育普及化"的理性认识,...
关键词:高等教育普及化 高质量发展 博士生教育 培养模式改革 
学生还是雇员:博士生身份的跨国比较与启示被引量:4
《高等教育研究》2021年第12期92-100,共9页沈文钦 王世岳 卞翠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7CGL072);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DIA190401)。
当前,博士生的身份定位存在欧洲模式与美国模式的差别。在欧洲,许多博士生与高校、企业等机构签订劳动合同,他们被视为雇员,接受机构的资助;在美国,尽管大量博士生担任了助研、助教,但仍被视为学生。赋予博士生雇员身份,能够保障博士生...
关键词:博士生培养模式 身份定位 雇员身份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