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作品数:363被引量:816H指数:1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相关作者:张永红邱正庆肖波刘红英梁秀龄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复旦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中华医学杂志x
条 记 录,以下是1-6
视图:
排序:
脊髓性肌萎缩症多学科管理专家共识被引量:78
《中华医学杂志》2019年第19期1460-1467,共8页北京医学会罕见病分会 北京医学会医学遗传学分会 北京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肌肉病学组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神经学组 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遗传学组 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康复学组 熊晖 宋昉 袁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2016YFC0901505);北京市科技计划课题(Z151100003915126).
脊髓性肌萎缩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SMA)是由于脊髓前角及延髓运动神经元变性,导致近端肢体和躯干进行性、对称性肌无力和肌萎缩的神经变性病。尽管SMA可由多种基因突变引起,但一般特指由于运动神经元存活基因1(survival motor ne...
关键词:脊髓性肌萎缩症 运动神经元存活基因 学科管理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专家 中国人群 基因突变 神经元变性 
中国戈谢病诊治专家共识被引量:19
《中华医学杂志》2011年第10期665-668,共4页
戈谢病(Gaucherdisease)是最常见的溶酶体贮积病之一,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该病由于基因突变导致机体葡萄糖脑苷脂酶(glucocerebrosidase,又称酸性β葡萄糖苷酶,acid β—glucosidase)活性缺乏,造成其底物葡萄糖脑苷脂(gluco...
关键词:戈谢病 葡萄糖脑苷脂酶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细胞溶酶体 专家 诊治 中国 溶酶体贮积病 
肝豆状核变性诊治中的若干问题及其建议被引量:7
《中华医学杂志》2009年第47期3313-3315,共3页吴志英 
肝豆状核变性(hepatolenticuler degeneration,HLD)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Wilson于1912年首次描述,故又称为Wilson病(Wilson’s disease,WD),致病基因为ATP7B基因,编码ATP7B蛋白。
关键词:肝豆状核变性 WILSON病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ATP7B基因 ATP7B蛋白 诊治 致病基因 
戈谢病的临床研究进展被引量:8
《中华医学杂志》2009年第40期2879-2880,共2页张永红 
戈谢病(GD)是溶酶体贮积症病(lysosomal storage disorder,LSD)中最常见的一种,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该病主要因为β-葡糖脑苷脂酶(β-glucocerebrosidase,GC)缺乏,致使葡糖脑苷脂(glucocerebroside)不能被水解而聚积在...
关键词:戈谢病 临床研究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葡糖脑苷脂酶 细胞溶酶体 溶酶体贮积症 
运用单管多重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海南黎族人群中三种缺失型α-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基因被引量:10
《中华医学杂志》2004年第8期659-662,共4页刘敬忠 欧采莹 王立荣 肖白 黄莉嘉 周艳 陈历昌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JS960 0 4)
目的 建立单管多重聚合酶链反应 (mPCR)技术并将其运用于筛查海南黎族人群中 3种最常见的缺失型α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基因 (α 地中海贫血基因 ,简称α 地贫基因 )。方法 在研究成功检测 3种α 地贫基因 ,即 SEA、-α3 .7、-α4...
关键词:聚合酶链反应 海南 黎族人群 缺失型α-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基因缺失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Meleda病一例
《中华医学杂志》2003年第21期1886-1886,共1页周雅 
关键词:Meleda病 儿童 进行性遗传性手足角化症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