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突变结

作品数:16被引量:8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电子电信更多>>
相关作者:朱长纯吴春瑜赵润姜海波张九惠更多>>
相关机构:西安交通大学辽宁大学阿托梅拉公司国际商业机器公司更多>>
相关期刊:《半导体技术》《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电子学报》《微电子学与计算机》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超突变结变容管的设计模型被引量:1
《半导体技术》2010年第12期1158-1161,共4页钱刚 郝达兵 顾卿 
通过建立一种超突变结变容二极管的杂质浓度分布模型,并基于求解一维泊松方程、雪崩击穿条件方程和电阻计算公式,推导了该模型的C-V特性、VBR、RS和Q值,设计了用于分析该模型的模拟软件,阐述了模拟软件的运行流程。基于该模型和模拟软件...
关键词:超突变结 外延-扩散法 C-V特性 击穿电压 品质因素 
二极管非超突变结C-V幂律分析被引量:1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第4期20-23,共4页李潮锐 唐强 刘小伟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050503310675175)
基于杂质浓度分布的突变结或线性缓变结模型,二极管p-n结(电)容—(电)压关系可简单地由C-V幂律描述。精密的实验测量数据显示,采用指数n=1/2或n=1/3不足以全面描述非超突变结C-V关系。通过引入杂质浓度幂函数分布规律并利用泊松方程,从...
关键词:P-N结 杂质浓度 C-V幂律 泊松方程 
变容二极管的新发展及其应用
《电子元器件应用》2005年第5期41-43,共3页翁寿松 
评述当前变容二极管的新动态,如大电容比、双离子注入、嵌入到调谐器中、多管芯化、超小型化、低电压化和应用多样化等。
关键词:变容二极管 超突变结 电调谐器 综述 
超突变结变容二极管C-V特性研究
《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第1期1-3,共3页吴春瑜 尹飞飞 
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002021);辽宁省教育厅科研基金(20021076)
对超突变结器件的杂质分布模型进行了研究并加以改进,导出不同杂质分布的新的电容电压方程,方程中的主要参数与实际工艺参数一致.理论结果与实验曲线符合得很好,证明假设的杂质分布模型是合理的,由此导出的电容电压方程是正确的和实用的.
关键词:变容二极管 杂质 超突变结 
超突变结变容二极管的杂质浓度分布及n值被引量:3
《半导体技术》2000年第1期31-32,38,共3页翁寿松 毛立平 
讨论了国产和进口超突变结变容二极管的杂质浓度分布和n值。
关键词:超突变结 变容二极管 杂质 浓度分布 n值 
新模型基础上的超突变结变容管容压变化指数被引量:1
《电子学报》1999年第2期127-138,128,共13页吴春瑜 朱长纯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教委自然科学基金
在一种新改进的超突变结变容管杂质分布模型的基础上,对变容管的容压变化指数n与器件的材料和工艺参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根据导出的关系进行了数值计算。
关键词:变容管 超突变结 容压变化指数 变容二极管 
根据已知C-V特性确定超突变结变容管设计参数的方法
《微电子学与计算机》1997年第4期11-13,共3页吴春瑜 李森 朱长纯 崔吾元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教委自然基金
本文根据新的超突变结电容电压方程,采用数值筛选方法,可方便、快速地确定出已知C-V曲线变容管的几个主要设计参数。
关键词:变容管 超突变结 C-V特性 设计参数 
超突变结变容管C-V曲线拐点存在条件的研究被引量:1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1996年第6期22-25,33,共5页朱长纯 吴春瑜 张九惠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根据改进的超突变结变容管掺杂分布模型所得到的电容电压方程,对电容变化比较大时变容管的C-V曲线可能出现拐点这一现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得出了产生拐点的条件,从而给出了理论上的解释.
关键词:变容二极管 拐点 电容-电压曲线 超突变结构 
超突变结变容管容压变化指数的研究被引量:1
《微电子学与计算机》1996年第2期11-12,56,共3页吴春瑜 朱长纯 
自然科学基金
应用改进的超突变结变容管杂质分布模型,对以杂质分布的不同参数值为特征的容压变化指数n进行了数值计算并绘成了关系曲线图。
关键词:容压变化指数 变容二极管 工艺参数 
一种新的超突变结电容电压方程被引量:3
《电子学报》1995年第11期99-101,共3页吴春瑜 朱长纯 张九惠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本文对超突变结构变容二极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改进的杂质分布模型基础上,推出一种新的超突变结构电容电压特性方程,方程中的主要参数与实际工艺参数一致,解决了以往模型在这方面的不足。
关键词:变容二极管 超突变结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