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明

作品数:66被引量:40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夏静龚晓康韩丽华何仁富李卯更多>>
相关机构:陕西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贵州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诚明不二:中庸、般若与心斋
《肇庆学院学报》2023年第4期9-15,共7页杨红军 
2021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21FZWB053)。
在中国传统儒、释、道三家文化思想体系中,都蕴含有古代文化精英对人与世界进行思考的卓越文明成果。他们分别通过中庸、般若与心斋三个关键词,来表述各自在认识世界方面的独特视角和重大发现。然而从方法论角度看,他们虽然话语表达体...
关键词:中庸 般若 心斋 诚明不二 
张载知论及其贡献被引量:2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1期70-75,共6页张金兰 
国家重大课题“宋明清关学思想通论”(七卷本)(19ZDA029)研究成果之一。
知论是张载心性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张载的知论包括见闻之知、德性所知、诚明所知三层结构,都属心之功用。德性所知对见闻之知具有优先性,见闻之知对德性所知具有启发性;德性所知是道德层面之知,对应贤人境界,诚明所知是超道德层面之知...
关键词:张载 见闻之知 德性所知 诚明所知 知礼成性 诚明两进 
“物”之呈现、聚集与诚明——基于阳明心学的考察
《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2023年第2期85-93,共9页龚晓康 
2021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阳明学知识论问题研究”(项目批准号:21BZX068)阶段性成果。
学界依王阳明“意之所在便是物”“心外无物”“以其明觉之感应而言,则谓之物”等说,形成了意义论、价值论、感应论等观点,而对阳明“身心意知物是一件”之说则甚少留意。“身心意知物是-件”表明,“物”为心、知、意、身之聚集,并构成...
关键词:阳明心学 心外无物 格物 
宋儒仁学建构的激励者——契嵩批评韩愈仁学的三重进路被引量:1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10期65-71,共7页张培高 马春玲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仁学发展史(多卷本)”(19ZDA024)的阶段性成果。
以仁义界定道德,既是韩愈《原道》中的主旨,又是其仁学的核心要点和批评佛老的理论尝试。契嵩对此十分关注并着重进行了批评,从而建构了自己的仁义观。在本质上,契嵩认为仁义并非人性先天所本有的,而是后天教育的产物,是“情之善者”。...
关键词:仁义 道德 性情 善恶 中庸 诚明 
“物”之呈现、聚集与诚明--基于阳明心学的考察被引量:4
《孔学堂》2022年第3期73-82,I0067-I0080,共24页龚晓康 Wang Xiaonong 
2021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阳明学知识论问题研究”(项目批准号:21BZX068)阶段性成果。
学界依王阳明“意之所在便是物”“心外无物”“以其明觉之感应而言,则谓之物”等说,形成了意义论、价值论、感应论等观点,而对阳明“身心意知物是一件”之说则甚少留意。“身心意知物是一件”表明,“物”为心、知、意、身之聚集,并构...
关键词:阳明心学 心外无物 格物 
血色鞋印
《民间故事选刊》2022年第8期15-18,共4页童程东 段明(图) 
早年间,海宁盐官城外有一张姓大户人家,因主人张诚明在外地为官时不幸染病身亡而家道中落。张诚明的妻子没过多久也因悲伤过度而逝。张家就只剩下一个儿子名叫张晋,每日里只靠当教书先生勉强度日。一日,张晋一人读书至深夜,忽然听到有...
关键词:诚明 鞋印 早年间 
自诚明
《应用写作》2022年第1期28-28,共1页白子超 
“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自此至《中庸》全书结束,十余章文字皆子思所撰。朱熹说《中庸》乃“孔门传授心法”,就是说《中庸》一书讲的是孔门在传授获取学习之心得体会的途径和方法。子思认为,其主旨、核...
关键词:孔门 心得体会 子思 《中庸》 残疾人 
自诚明
《党的生活(青海)》2021年第7期71-71,共1页白子超 
“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朱熹说《中庸》“乃孔门传授心法”,就是说《中庸》一书讲的是孔门在传授获取学习之心得体会的途径和方法。子思认为,其主旨、核心是中庸,而要达到则必以“诚”。因此,子思大谈特...
关键词:孔门 心得体会 子思 《中庸》 传授心法 途径和方法 
易简政治与美德伦理——以黄道周《缁衣集传》为中心
《闽江学院学报》2021年第3期9-15,共7页蔡杰 
黄道周的《缁衣集传》作为《礼记·缁衣》诠释史上唯一单篇别行的注本,将《缁衣》所论述的人之好恶拓宽为全民的人性。黄道周主张根据民之好恶,建立礼乐教化,从而达到政治上易简不烦的理想状态。政治教化的关键在于,君主要以诚作为治理...
关键词:黄道周 《缁衣集传》 易简 诚明 敬慎 取信 
诚明两进,敬义偕立——朱子《白鹿洞赋》解读
《生活教育》2021年第13期119-122,共4页杨阿敏 
《白鹿洞赋》是朱子赋作的代表性作品,是中国赋学史上的名篇,有助于当时彰显理学,重振书院教育之功能,在当前复兴传统文化,提升文化自信的背景下,朱子《白鹿洞赋》仍然具有深远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关键词:《白鹿洞赋》 赋学 文化自信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