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情

作品数:3322被引量:5208H指数:2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卢家楣牟春张纯纲齐贵云张韧韧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文艺理论研究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气韵与移情——中日现代美学史的一个议题被引量:1
《文艺理论研究》2022年第3期31-38,共8页彭英龙 
“气韵”是中国古代画论中的核心概念,“移情”是西方现代美学中的重要学说。明治以来的日本学者于东西学术都作了深入钻研,在这一大语境下,产生了将“气韵”与“移情”相沟通的思想。伊势专一郎和园赖三为其发端,分别代表求同、辨异两...
关键词:气韵 移情 东亚 美学 画论 
未完成的主体——《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中的移情与主体建构问题被引量:4
《文艺理论研究》2016年第1期104-111,共8页苗思萌 
《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不仅唤起了对机器人身份问题的关注,也迫使人对自身的存在进行再思考。人作为主体承认自身的存在,首先关涉"认同/区别"。在小说文本构建的世界中,认同/区别的核心就在人与仿生人的鉴别之中。移情在主体建构中...
关键词:《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 菲利普·迪克 移情 主体 
“表现说”的谱系、内涵及其身体转向被引量:1
《文艺理论研究》2011年第2期95-102,共8页肖伟胜 
2008年国家社科基金立项课题"‘文化转向’与视觉文化研究"(编号:08CZW007);重庆市高等学校优秀人才资助项目"视觉文化转向与当代美学的转型"阶段性成果
柏拉图美的理式说、普罗提诺的流溢说、浪漫主义的"情感表现说"、现代主义的"直觉创造说",以及以概念艺术为代表的后现代主义观念艺术,均由"模仿说"衍生而来并共同形成了"表现说"谱系,但学界对这种学说的认识长期以来停留在因果表现的...
关键词:表现说 谱系 困境 审美移情 身体转向 
审美意识与“器官感觉”——从朱光潜的“审美移情说”谈起被引量:4
《文艺理论研究》2011年第1期88-93,共6页牟春 
持移情说的立普斯和持内摹仿说的谷鲁斯曾就研究审美意识是否必然涉及"器官感觉"的问题进行过一场激烈的争论。而这场争论的实质是哲学心理学和新兴的实验心理学对于能否把审美意识还原为生理反应的争论。浮龙.李穷十多年苦苦思索这场争...
关键词:移情 内摹仿 审美意识 器官感觉 
朱光潜对立普斯“移情说”的接受与理解被引量:7
《文艺理论研究》2010年第1期132-136,共5页牟春 
朱光潜对立普斯"移情说"的接受与理解集中展现了两种观念模式的对撞和冲突。一方面,他接受了西方近代美学的认识论假设,首先把自然物看作了空洞的容器,自然物的情感是审美主体附加在自然物身上的;另一方面,受中国传统感应思维的影响,朱...
关键词:移情 感应 自然物 
中西移情观念的差异被引量:1
《文艺理论研究》1998年第3期34-39,共6页张燕玲 
关键词:移情观 人与自然的统一 移情论 表现性 立普斯 中国古代 天人合 西方文化 中国艺术 物与我 
《长恨歌》的成就与不足
《文艺理论研究》1998年第2期22-22,共1页
关键词:《长恨歌》 王安忆 中国古典文论 具象与抽象 西方美学 作家评论 表达方法 移情作用 都市环境 黑格尔 
移情论质疑
《文艺理论研究》1996年第5期52-58,共7页张燕玲 
移情说是盛行于十九世纪后期欧洲大陆的心理美学思潮,被誉为是美学领域的一场革命,当时很少有美学家不谈论移情问题,成为当时非理性主义的美学主潮,产生了极为深刻、广泛的影响.概括说来,移情理论是指人们在观照外界事物时,设身处在事...
关键词:移情论 立普斯 审美欣赏 预成图式 审美活动 主体认识图式 移情说 客体 先验图式 皮亚杰 
我国古代美学的“移情”说被引量:4
《文艺理论研究》1995年第4期65-71,共7页胡雪冈 
“移情”这一美学概念一般认为是从西方美学界输入,但由于移情是一种在创作和欣赏审美活动中普遍存在的心理活动,而作为一种艺术表现手段,它在我国古代诗歌创作中早已得到广泛的实践,从而在我国美学史较早就出现“移情”的概念,并渗透...
关键词:古代美学 移情作用 审美观照 西方美学 心物交融 立普斯 梁启超 诗歌创作 移情说 物色篇 
万物与我为一——新探《琵琶行》艺术魅力之所在被引量:1
《文艺理论研究》1993年第6期44-48,共5页朱堂锦 
白居易的《琵琶行》一出,不仅当即席卷宫庭巷闾,而且千百年来一直传诵不衰,唐宣宗早有“胡儿能唱《琵琶篇》”(《吊乐天》)之赞,清张维屏又有“一曲琵琶说到今”(《琵琶亭》)之叹。诗篇为什么具有如此巨大的艺术魅力,长期以来人们从各...
关键词:艺术魅力 琵琶行 白居易 情感交流 移情作用 艺术效果 演奏者 传达 音乐形象 王若虚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