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岩

作品数:14被引量:8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百色学院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壮语谚语英语隐喻英语专业更多>>
发文领域:语言文字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语文学刊》《文教资料》《前沿》《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广西社科规划项目广西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壮泰隐喻性谚语的语义特征
《语文学刊》2016年第24期2-4,128,共4页石岩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壮语与泰语谚语比较研究”(批准号:13XYY021)的阶段性成果
谚语是语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隐喻普遍存在于各种语言之中,也是人类认知的模式之一。谚语具有隐喻性的特点使人们对其的解读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隐喻理论的帮助。本文以认知隐喻为理论框架,以壮泰隐喻性谚语为切入点,分析了壮泰隐喻...
关键词:壮语谚语 泰语谚语 隐喻 语义特征 
新升本科院校英语专业师范生课程设置调查研究——以百色学院英语专业(师范方向)为例被引量:3
《百色学院学报》2015年第4期147-151,共5页石岩 
广西教师教育课题"新升本院校英语专业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模式研究"(项目批号:2012JS040)的阶段性成果
文章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对百色学院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师范生课程设置相关问题进行了一次小规模的调查,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意见和建议,以期对深化我国同类院校英语专业师范生课程设置改革有所裨益。
关键词:新升本科院校 英语专业师范生 课程设置 调查研究 
壮英熟语模因变异方式比较研究
《海外英语》2015年第13期3-5,共3页石岩 
百色学院社科项目"壮英语言模因对比研究"(项目批号:2010KB05)
模因论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一种新的理论,也为话语流传和语言传播引入了信息复制和创新的观点。该文利用语言模因论的观点探讨壮英熟语的变异现象,指出壮英熟语模因在复制和传播过程中能够通过同义异词、同义异...
关键词:壮语 英语 熟语 模因 变异 
英语反谚语的模因论阐释(英文)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15年第7期5-7,共3页石岩 
百色学院社科项目"壮英语言模因对比研究"(2010KB05)的阶段性成果
英语反谚语是英语谚语的一种变体形式。跟英语谚语一样,它们在英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鲜有研究关注英语反谚语是如何生成与演变的问题。基于此,本文从模因论的角度对其进行定性的分析。研究表明,英语反谚语模因可以通过纵组合替...
关键词:英语反谚语 模因 复制 传播 
壮泰谚语对比视界中动物意象的隐喻机理阐释被引量:2
《百色学院学报》2015年第1期80-84,共5页石岩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壮语与泰语谚语比较研究"(批准号:13XYY021)的阶段性成果
动物意象是壮泰谚语用来具化抽象虚灵概念的认知工具之一。文章在对比分析壮泰谚语中动物意象的基上,借助认知隐喻理论尝试性地探索隐藏于壮泰谚语动物意象隐喻异同背后的认知理据。
关键词:壮语谚语 泰语谚语 动物意象 隐喻 对比 
英语专业写作模因式教学的理据与实践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4年第7期63-65,共3页石岩 
百色学院社科项目"壮英语言模因对比研究"(项目批号:201010LX506)的阶段性成果
模因论为语言的演变引入了信息复制和创新的观点,也为外语教学提供一种新的研究视角。文章以模因论为理论支撑,分析了英语专业写作模因式教学的理据,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该模式教学模因输入、模因记忆、模因模仿和模因创新等四个实践阶段...
关键词:英语专业 写作 模因式教学 理据 实践 
支架理论在大学英语网络自主学习中的应用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12年第12期108-109,共2页石岩 
网络自主学习成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的一个热点,网络的开放性,在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需与其他教学理论相结合应用。本文将支架理论与网络自主学习相结合,提出教师在此情景下的四大支架作用。
关键词:自主学习 支架理论 大学英语教学 
从概念隐喻角度管窥壮英思维之共性——以壮英谚语为例被引量:2
《前沿》2012年第15期184-185,共2页石岩 
广西社科项目"壮英民族思维表现形式对比研究"(项目批号:08BYY004);百色学院社科项目"壮英民族自我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流研究--以百色地区壮族为例"(项目批号:201010LX506)共同资助
认知语义学家莱考夫和约翰逊在其著作《我们赖于生存的隐喻》中首次构建了概念隐喻理论,这标志着隐喻研究脱离了以文学和修辞学为本的传统隐喻研究的藩篱,进入到崭新的认知科学领域。语言学界已经意识到隐喻不仅是语言的表达手段,更是...
关键词:概念隐喻 壮语谚语 英语谚语 思维共性 
认知语境观和隐喻话语的阐释
《文教资料》2012年第35期30-31,48,共3页石岩 
作为一种语用现象,隐喻话语的阐释需要语境提供线索。本文从传统语境观对隐喻话语阐释的局限入手.运用关联理论的认知语境观对这一普遍的语言现象进行了分析,指出隐喻话语的阐释就是受话者从认知角度出发、以关联为目标而进行的话语...
关键词:隐喻话语 传统语境观 最佳关联 认知语境观 
壮英方位词空间隐喻思维对比分析
《百色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96-100,共5页石岩 陆莲枝 
广西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2008年项目<壮英民族思维表现形式对比研究>(项目批准号08BYY004)研究成果之一
隐喻是一种思维方式。空间隐喻是以空间概念为始源域向其他目标域进行映射进而获得引申和抽象意义的认知思维过程。壮英方位词"上/下"在范围、社会地位和价值取向,"前/后"在时间、社会关系和事物排序,"里/外"在亲疏关系和心理情感等喻...
关键词:壮语 英语 方位词 隐喻思维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