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明圆

作品数:9被引量:13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北华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废名小说文化阐释艺术追求传统文化出世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学教研版)》《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短篇小说(原创版)》《电影文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雷雨》中女性命运的原型解析
《短篇小说(原创版)》2012年第2期51-52,共2页石明圆 
回顾中国现代话剧史,的确曾经热热闹闹,人声鼎沸过。"当年海上惊雷雨"只能算是其中一景。时至今日,曹禺和他的戏剧仍以其特有的艺术魅力活跃在中国与世界的戏剧舞台,并必将永远流传下去。曹禺的戏剧之所以引起如此广泛地关注,还在于其...
关键词:女性命运 《雷雨》 阿达拉 
废名小说中的儿童世界被引量:1
《文艺争鸣》2009年第9期139-142,共4页石明圆 
早在上个世纪30年代,朱光潜在论及废名的诗时,就曾说过:“废名先生富敏感好苦思,有禅家与道人风味。他的诗有一种深玄的背景,难懂的是这背景。”细渎废名的作品,感到其中的确有着浓烈的道家精神气息,尤其是最能体现他的创作风格...
关键词:废名小说 儿童世界 诗化小说 道家精神 后期作品 30年代 创作风格 老庄哲学 
论废名小说艺术境界的三层空间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期118-123,共6页石明圆 
废名小说的艺术境界有着独特的空间结构:有的来自现实生活空间,是社会生活的实录;有的诗化、田园化风格浓烈,带有明显的理想色彩;有的介于两者之间,在梦想的书写中带有现实的阴影。因此,我们将废名小说的艺术境界分为三层空间——现实...
关键词:艺术境界 现实空间 过渡空间 理想空间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指导中学生记叙文写作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学教研版)》2009年第3期3-4,共2页石明圆 李德才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前言》部分阐明:“语文是...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 中学生 记叙文写作 学生全面发展 基本能力 中学语文 新课程标准 科学素养 
论废名小说中的“桥”与“坟”意象被引量:8
《文艺争鸣》2007年第1期90-93,共4页石明圆 
凡是读过废名作品的人都不难发现废名之善用意象。“桥”、“塔”、“灯”、“镜”、“树”、“树荫”、“坟”……这些意象的频繁交替出现,是废名文学世界充满诗情画意而又含蓄曲折的重要原因之一。朱光潜在《诗论》中谈到中国诗歌好...
关键词:废名小说 “意象” “桥” 中国诗歌 诗情画意 文学世界 微言大义 《诗论》 
面具后的寂寞——浅析《夜宴》中的面具意象及其他被引量:1
《电影文学》2006年第13期17-18,共2页石明圆 
冯小刚的《夜宴》相对以往的“大片”来说.是一部有内容、有深度的作品。他善于恰当利用意象增强电影的表现力,成功地运用了以“面具”为中心的“茜素红”“黑夜”等意象,在五代十国的历史背景下,为我们演示了人们为了欲望的满足,纷纷...
关键词:面具 黑夜 茜素红 寂寞 
“雷雨”意象的文化阐释被引量:3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33-36,共4页石明圆 
在众多的文学作品中,"雷雨"不再是自然现象,而是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与人物的命运息息相关,是自然法则的执行者。这种理解不是某个作家个人的,而是全人类的。在曹禺的戏剧《雷雨》中,"雷雨"具有了道德评判者的特殊身份。"雷雨"意象...
关键词:雷雨 曹禺 道德评判者 文化内涵 
曹禺戏剧中“疯子”群像及其原型流变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2期64-67,共4页石明圆 
在曹禺戏剧中 ,我们不难发现“疯子”意象的频繁出现。考察中国乃至世界文学、文化经典 ,我们意识到“疯子”意象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并且具有形象的相似性和内在精神机制的稳定性 ,从而成为人类集体无意识中共同寻求的先知先觉人间评...
关键词:曹禺 戏剧 疯子形象 原型 流变 文学 评论 
比较视野中《雷雨》的原型世界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1期29-33,共5页石明圆 
原型批评不是在意识的表层工作 ,即把特定的历史作品与特定的社会历史做直线性的联系 ,而是去挖掘作品中潜在的、人们意识不到的又反复出现的东西。《雷雨》除具有高度的现实性、艺术性外 ,还有不易为人们觉察的原型主题、原型意象、原...
关键词:原型 历史纵深感 人文关怀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