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德林

作品数:10被引量:25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哈尔滨工业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仿真汽车啮合力内燃机摇臂机构更多>>
发文领域:机械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文化科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发文期刊:《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内燃机学报》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本科院校高职教学体系比较研究与实践——浅析汽车运用工程技术专业教学体系
《高等技术教育研究》2004年第2期42-45,共4页郭新华 席振鹏 郑德林 
本科院校高职院教学体系建设有其独特性,是保持高职特色的具体体现。通过对比国内外高职教学体系建设方面的现状,探讨在本科院校内我院高职教育、教学体系建设等方面的改革思路。、
关键词:本科院校 高等职业教育 教学体系 比较研究 汽车运用工程技术专业 产学研结合 培养目标 
建设专业特色 培养创新人才被引量:1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年第14期51-51,共1页郭新华 席振鹏 郑德林 
随着职业教育的不断深入发展,我院汽车与机电技术系已拥有5个专业,15个现代化的实验室,有专兼职教师45人(中级职称22人,高级职称23人),其中"双师型"教师36人.
关键词:创新人才 高职高专院校 知识结构 动手能力 教学改革 教学内容 教材建设 机电技术专业 
一种新型配气机构的数值模拟被引量:4
《内燃机学报》1998年第1期75-81,共7页刘靖 郑德林 肖敏 曾朝阳 于宏文 
本文以一汽CA488发动机配气机构为研究对象,对配气机构建立了一种新型的多质量动力学模型。在此模型中,考虑了气门间隙液压调节器等因素,从而获得了与实测数据基本吻合的动力学数值计算结果。
关键词:配气机构 多质量模型 数值模拟 内燃机 
汽车多轴转向摇臂机构的优化设计被引量:9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1997年第5期131-134,共4页雷雨成 郑德林 张昱 陆江 
多轴转向汽车的杆系合理匹配是十分重要的,不仅同一轴两车轮转角之间应互相匹配,而且不同的转向轴同侧车轮之间的转角也应很好的匹配。这一点是多轴转向汽车与单轴转向汽车的根本区别。本文以双桥转向汽车为例,分析了多轴转向汽车数...
关键词:转向臂 多轴转向 仿真 汽车 优化设计 
CA488型发动机凸轮润滑特性分析被引量:1
《汽车技术》1996年第7期28-31,共4页刘靖 郑德林 肖敏 曾朝阳 
依据弹性流体动力润滑理论研究发动机凸轮与其从动件间的润滑特性。将凸轮型线的优化设计和凸轮与从动件间的磨损情况结合起来,采用润滑特性数Ns、流体动力润滑评定特性数Nr和无量纲润滑特性数Nz,对CA488型发动机的凸轮润滑特性进行...
关键词:凸轮机构 润滑 汽车 发动机 内燃机 CA488型 
汽车全工况操纵和制动动力学17自由度的建模与仿真被引量:3
《汽车工程》1996年第6期325-329,337,共6页雷雨成 赵清亮 郑德林 张伟 
本文描述了17自由度汽车全工况操纵与制动过程动力学模型的建模、仿真与验证。该模型考虑了侧风、有无防抱系统、高速、变车速、双移线转弯制动等各种极端工况。仿真结果与美国密执安大学的仿真结果十分吻合,证实了该算法与模型具有很...
关键词:汽车 操纵 制动 动力学 仿真 自由度 
端面谐波传动中啮合力分布规律的边界元分析被引量:3
《齿轮》1991年第1期7-10,共4页郑德林 凌振山 任秉银 
本文用三维边界元法计算了端面谐波传动中柔轮齿间啮合力分布规律及侧隙,为准确计算端面柔轮齿根应力奠定了基础。通过对四组不同结构参数的柔轮的计算结果分析,提出了一些关于柔轮及波发生器凸轮结构参数选择的建议。
关键词:啮合力 波发生器 啮合区 分布规律 元分析 
谐波齿轮传动齿间啮合力分布规律及柔轮齿根应力的计算被引量:5
《齿轮》1989年第2期11-12,26,共3页郑德林 胡燕海 李华敏 
谐波齿轮传动工作时,啮合区内柔轮齿和刚轮齿发生周向变形,如果它们不变形就会重迭(即干涉)。假设备柔轮齿上的啮合力正比于该柔轮齿和刚轮齿的重迭量,用边界元素法计算柔轮变形,再用变形后柔轮齿和刚轮齿的重迭量去修正啮合力分布规律...
关键词:谐波传动 柔轮齿 啮合力 齿轮 
三线基地研究生的需求矛盾及其解决途径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89年第1期39-41,共3页郑德林 竺培国 王舜 王亚非 
1987年末,我们用了40天时间到原航天工业部所属陕、滇、黔、蜀、鄂5省的三线基地调查,了解基地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情况;探讨培养研究生的各种途径和办法;听取基层单位对我校培养研究生的意见。我们访问了近20个单位,召开了30余次座谈会...
关键词:研究生培养 培养研究生 需求矛盾 毕业研究生 高层次人才 需求情况 基层单位 人事部门 座谈会 解基 
培养工程型硕士生的几点看法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88年第4期52-54,共3页徐福格 郑德林 王舜 王亚非 
一、工程型硕士生的培养应面向全体工科研究生,而不是从中抽出一部分来单独培养,更不能只限于单独招考的在职生工程型硕士生毕业后的工作目标是以搞工程设计为主,即利用国内外现有科研成果进行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以及新工程项目的开...
关键词:工程型 培养方式 现代科学技术 新工艺 机械专业 新技术 培养方案 用人单位 动手能力 社会活动能力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