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敏

作品数:26被引量:42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英语世界译介英译海外汉学小说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语言文字哲学宗教生物学更多>>
发文期刊:《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合肥师范学院学报》《山东外语教学》《英语文学研究》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青年科技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月印万川”:美国后现代主义科幻文学中的禅宗美学意蕴
《科普创作评论》2023年第1期72-81,共10页姚萧程 何敏 
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美国科幻小说中人工智能书写研究”(项目号:21XWW003);四川省社科规划项目“美国科幻小说人工智能书写研究”(项目号:SC21B041)
作为后现代主义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后现代主义科幻文学蕴含着独特的禅宗美学思想,对深入中西跨学科的后现代比较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美国后现代主义科幻文学和禅宗的关系出发,主要以经典作品“沙丘”六部曲和“海伯利安”四...
关键词:美国后现代主义科幻文学 禅宗美学 “沙丘”六部曲 “海伯利安”四部曲 人工智能 
从自然症候、科技异化到外星入侵——论科幻文学中的疾病想象
《岭南师范学院学报》2023年第1期1-7,24,共8页何敏 张蝶 
2021年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21XWW003)。
疾病泛指不健康状态,包括身心不适和精神道德扭曲,具有隐喻意义。疾病是科幻文学中重要议题,从瘟疫、癌症、残疾、抑郁的自然症候,到工具理性僭越下的科技异化,或异生物入侵播散的致命病毒,疾病书写想象人类生存受到威胁的境遇,以文学...
关键词:疾病想象 异化 科幻文学 
中国科幻的异质性和民族性:论荒江钓叟对凡尔纳小说的吸纳与变异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5期37-45,共9页何敏 姚萧程 
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美国科幻小说中人工智能书写研究”(21XWW003)。
晚清荒江钓叟的《月球殖民地小说》作为中国科幻小说的开山之作,呈现出中国文学与西方科幻小说因素的交织,对追溯与理解中西科幻文学早期相遇具有意义。文章分析荒江钓叟对儒勒·凡尔纳的接受、改造和吸纳,聚焦荒江钓叟作品中出现的科...
关键词:荒江钓叟 儒勒·凡尔纳 接受 变异 科学小说 
诱惑与毁灭:H.G.威尔斯《时间机器》对东方植物的矛盾想象
《英语文学研究》2022年第1期53-65,共13页王玉莹 何敏 
威尔斯在其科幻小说《时间机器》中多次提及杜鹃、樟树、兰花等异域植物。从植物学研究出发,可发现此三者都来自东方,且皆为富有生命力、攻击力的被子植物。东方物种对西方的吸引,也映射出东方对西方的反噬。此三者故此成为威尔斯笔下...
关键词:威尔斯 《时间机器》 科幻小说 东方植物 
何以为“人”:论科幻小说《炼金术战争》中的人机关系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5期38-43,共6页何敏 李宇 
202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研究项目:美国科幻小说中人工智能书写研究(21XWW003)。
美国作家伊恩·特里吉利斯(Ian Tregillis)的代表作《炼金术战争》是一部蕴含了多维人机关系的蒸汽朋克小说。它以人机镜像、人机交互和人机共融为故事设定,从创造与创造者、自我与它者、主与奴和人机共存四个维度演绎了人机关系的流动...
关键词: 人机关系 《炼金术战争》 伊恩•特里吉利斯 
“虚构”从何而来——从北美汉学界一场论战看中国古典小说起源被引量:1
《明清小说研究》2022年第1期252-267,共16页何敏 
国家哲学社科基金“欧美学界中国文学史书写话语建构研究”(项目编号:19BWW017)阶段性成果
1983年,北美英文学术杂志《中国文学》(Chinese Literature:Essays,Articles,Reviews)刊发三篇文章,就此揭开汉学界一场重要论战序幕。论战三方为著名汉学家梅维恒、杜志豪和伊维德。梅维恒提出印度“变文”对中国古典小说起源产生决定...
关键词:古典小说 美国汉学 论战 《中国文学》 变文 
后人文语境下美国科幻小说对“人”的书写——以“沙丘三部曲”为例被引量:2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3期66-73,共8页魏悦 何敏 
科幻叙事集科学元素和幻想成分于一身,与后人类想象紧密结合。从美国科幻文学学术史出发,回溯美国科幻小说对“人”的审视和书写,可以发现其从纯粹地维护人类主体性转向反思批判人类中心主义的创作流向。以弗兰克·赫伯特(Frank Herbert...
关键词:弗兰克·赫伯特 沙丘三部曲 人类中心主义 后人类 
御东风而西行:从刘慈欣作品译介效果观中国文学对外传播被引量:1
《中外文化与文论》2020年第2期242-253,共12页何敏 王玉莹 
刘慈欣系列作品在西方普通读者群中拥有较大的阅读量,较高的接受度和好评度,获得大众读者的接受和认可。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传播,本文借鉴拉斯韦尔"5W"模式,从主体、内容、方法、途径、受众和效果方面,分析影响刘慈欣作品译介效果的因素,...
关键词:刘慈欣 译介效果 中国文学 对外传播 跨学科 
海外汉学研究的理论、方法与维度——首届“国际汉学研究高端论坛暨2019年海外汉学暑期高级研修班”述评
《国际汉学》2020年第1期184-188,共5页何敏 
"对海外汉学研究的兴起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学术界最重要的学术进展之一"。^(1)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大背景下,为了提高海外汉学研究的整体水准,2019年7月21日至24日,由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汉学》编辑部、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联合主办.
关键词:海外汉学 北京外国语大学 高级研修班 电子科技大学 国际汉学 高端论坛 学术进展 中国学术界 
跨学科之镜鉴:美国汉学视阈中国古典小说宗教议题的主要维度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6期1-7,22,共8页何敏 王玉莹 
2015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英语学界中国文学史的历时研究”(15BYY037)阶段性成果,“欧美学界中国文学史书写话语建构研究”(19BWW017)阶段性成果
文章立足于中国宗教的独特性,从宗教与古典小说起源、宗教为古典小说提供创作素材和古典小说文本中呈现的宗教混杂三方面,来探讨美国汉学界对中国古典小说中的宗教叙事研究,并指出美国汉学家善于借用中国学者研究成果,从中西比较宗教角...
关键词:美国汉学家 中国古典小说 宗教 跨学科研究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