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莹

作品数:9被引量:5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陕西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法律责任杜郎口高校辅导员法律责任研究家庭教育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文学艺术更多>>
发文期刊:《北方音乐》《中国教育法制评论》《西部文艺研究》《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更多>>
所获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空城纪》:构建西部文学叙事的新图景
《西部文艺研究》2024年第6期39-44,共6页李莹 
邱华栋最新长篇《空城纪》对新疆六座古城的文化想象与历史细节进行追忆与重建,追寻了龟兹、高昌、尼雅、楼兰、于阗、敦煌六座古城遗址的历史文化往事。作品通过丰富的想象,加上精确的知识积累,使作品呈现出工笔画般精准的叙述,再现中...
关键词:邱华栋 《空城纪》 历史细节 文化基因 
从均衡发展到扩优提质:我国基础教育助力教育强国建设的实践路径被引量:1
《中国教育学刊》2024年第11期8-13,20,共7页李莹 陈鹏 
2023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青年基金项目“西部高校‘外援’发展模式的时代转型与内生力模型建构研究”(项目编号:23YJC880056)研究成果。
基础教育是教育强国的基点,教育强国的实现需要基础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新中国成立75年以来,全过程的政策引领、现代化的理念导向、全方面的质量提升等辉煌成就为基础教育强国建设筑牢基点。科学优化基础教育学校布局、深化素质本位学生...
关键词:基础教育 教育强国 均衡发展 扩优提质 
党委和政府教育工作评价的体制机制创新——基于“结构-功能-行动”的分析框架被引量:1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4年第2期22-30,共9页陈鹏 李莹 
2022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实现路径研究”(22JZD046)。
一个好的教育评价体系能够把准教育发展的方向,为教育强国提供发展动力。以塔尔科特·帕森斯的社会行动理论及其AGIL社会行动结构模型为框架,分析认为党委和政府教育工作评价体制机制创新的整体结构应当包括坚持党对教育工作评价领导的...
关键词:党委和政府 教育工作评价 体制机制创新 结构-功能-行动 
《中外合作办学条例》修订中法律责任的立法规制研究
《中国教育法制评论》2023年第2期26-36,共11页李莹 陈鹏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我国逐渐形成了对外开放的全新格局,教育对外开放的步伐也不断加快:新形势下,对现行《中外合作办学条例》法律责任条款进行内涵梳理和内容分析,并从内容、形式、体系、监督等方面提出修改建议,可对中外...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条例》 法律责任 立法规制 
家庭教育立法中的法律责任研究被引量:2
《中国教育法制评论》2021年第1期82-92,共11页李莹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课题“我国师范教育办学模式的百年历程及反思”(2019TS05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家庭教育缺失带来的社会问题要求国家尽快出台并完善家庭教育法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颁布之前,家庭教育法律责任散见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
关键词:家庭教育立法 法律责任 责任主体 责任内容 立法规范 
青青校树
《北方音乐》2019年第24期I0006-I0006,共1页李莹(词) 王杨(曲) 陈庆聪(曲) 
浅谈高中文言文有效教学法
《读书文摘(中)》2018年第5期27-27,共1页李莹 
文言文的教学和语文教学的其他方面一样,从本质上说,也是一种师生交流、沟通和合作的对话活动;文言文的阅读和现代文的阅读一样,也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从对话的视角,用对话...
关键词:兴趣 主体精神 课堂氛围 对话教学 
“杜郎口”教学模式在数学教学中的个案分析被引量:1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中)》2013年第2期76-77,78,共3页李莹 
杜郎口“三三六”自主教学模式是新型的探索教学模式,本文对一个杜郎口初中数学教学案例进行分析研究,为读者呈现了杜郎口教学模式的特点:独特的课堂教学环境;教师独特的教法;学生独特的学法还有丰富的课堂教学内容。
关键词:杜郎口 案例 教学模式 
大力倡导生本教育的“学生观、教师观和评价观”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0年第12期16-17,共2页李莹 
一、生本教育的学生观 生本教育的学生观就是指教育摆脱了应试束缚之后,是怎样从总体上看待教育对象——学生的。我认为,学生观的核心就是“学生主体观”。
关键词:生本教育 学生观 评价观 教师观 学生主体观 教育对象 应试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