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昉

作品数:9被引量:2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后现代主义现代主义卡尔维诺作家沉默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艺术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许昌学院学报》《电影文学》《江淮论坛》《中州大学学报》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先秦“知止”文化观念发微
《江淮论坛》2024年第2期106-113,共8页赵昉 
早期中国文化主体结构中的儒道两家虽然在“人道”与“天道”、社会与自然之间有着迥然不同的思想主张,但二者能够和谐互补,究其原因在于对“道”或“天”的绝对性支配力量所代表的道德宇宙的敬畏。根基于内在超越意识的“知止”观念如...
关键词:知止 文化观念 知识论 修养论 境界论 
卡尔维诺与外国文学史通识教育
《语文知识》2013年第4期71-72,共2页赵昉 
郑州大学教改项目"<外国文学史>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研究与实践"研究成果
作为舶来品的通识教育即"General Education",其中文翻译又可为"一般教育"、"总体教育"。乍一听好像与大学高等教育的目标相去甚远,但其教育理念早已在古希腊哲人亚里士多德那里得到了应和,亚里士多德认为旨在实现人之心灵自由的...
关键词:通识教育 外国文学史 卡尔维诺 亚里士多德 身心和谐发展 中文翻译 高等教育 教育理念 
电影《阿凡达》的文化解析被引量:1
《电影文学》2010年第14期90-91,共2页赵昉 
以地球人对外部空间的征服与开发为题材的电影《阿凡达》在21世纪的今天备受瞩目。从表面上看,导演詹姆斯.卡梅隆反思了发达地区对不发达地区以"开发"为名的掠夺与破坏,书写了一则"反美国神话"。但透过对电影表层意义的解析,我们会...
关键词:他者 权力 沉默 刻板化 
关于20世纪外国现代主义文学史教学的构想
《语文知识》2010年第3期62-63,共2页赵昉 
毋庸置疑,20世纪是迄今人类所遭遇的最为复杂、曲折的一个时代,相对恒定、整齐划一的“前现代”向着日新月异、革故鼎新的“现代”一路高歌猛进,而文学也理所当然地成为20世纪现代性景观的构成部分之一。文学与世界之间存在着远比机...
关键词:现代主义文学 文学史教学 20世纪 外国 “现代” 革故鼎新 教学实践 文学课程 
同一经验的两种言说——关于《妊娠日历》与《太阳出世》的解读被引量:1
《许昌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67-69,共3页赵昉 
池莉的《太阳出世》和日本作家小川洋子的《妊娠日历》都是对女性妊娠、生产经历的书写。但由于两位女作家各自固守的精神立场不同,如果说小川洋子以一个少女的视角叙述了女性独特的躯体体验的话,池莉则以其无比熟稔的市民生活场景对这...
关键词:女性主义 躯体体验 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 
文学是福地——《帕洛马尔先生》中的语言问题初探
《语文知识》2008年第1期38-39,46,共3页赵昉 
《帕洛马尔先生》是意大利文学大师卡尔维诺完成的最后一部小说。在这部书中卡尔维诺以小说的方式展示了他对文学“所言之物”的信心并提出了以“确切性”来抵抗语言的抽象与平庸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小说中语言问题的解读和章节目录的分...
关键词:卡尔维诺 《帕洛马尔先生》 语言 
一场怀疑主义策动的狂欢——读米兰·昆德拉《为了告别的聚会》
《新东方》2007年第6期59-61,共3页赵昉 
一、引言:狂欢的链接 《为了告别的聚会》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小小的疗养镇上的不动声色的谋杀故事。杀人者在为自己作了情理上的开脱,认定药物并不能致人死地之后作别了祖国。和米兰·昆德拉任何一部小说一样,《为了告别的聚会》也充...
关键词:《为了告别的聚会》 昆德拉 怀疑主义 米兰 狂欢 杀人者 故事 声色 
生命中不能承受的“重”与“轻”——兼谈《法国中尉的女人》的后现代性
《语文知识》2007年第2期41-43,共3页赵昉 
《法国中尉的女人》作为对维多利亚小说重构的一部后现代主义作品而受到关注。既往的评论多从小说形式探讨入手,切入其后现代主义倾向。本文试图在回溯古希腊“轻”与“重”的神话基础上,阐释由主人公所赋予作品的神秘性,并由此分析在...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 “轻”与“重” 身份焦虑 《法国中尉的女人》 
关于陈映真《夜雾》的解读
《中州大学学报》2003年第2期36-37,共2页赵昉 
作为“台湾的良心“的作家陈映真,以他深刻的忧患意识和严肃的反省精神,对台湾戒严时代的统治体制、特务机关的黑暗内幕,对曾经充当施虐者角色的背德历史、冷漠人性等问题,在最近时期以《夜雾》为代表的中篇力作中进行了深切思考。《夜...
关键词:陈映真 施虐 解读 严肃 中篇 作家 中国 台湾省 戒严 代表 机关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